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第17章 癔症研究(3)

字體:16+-

但是這最後的引證提醒我們,某些非常重要的方麵可能很容易忽視。無疑在《研究》出版之際,弗洛伊德把術語“貫注”看作是純生理學的術語。這在他《科學心理學設計》(以下簡稱《設計》)一書的第一章第二節對該術語所下的定義可以證明(如給弗利斯的信件所示)。這時他的思想已經形成了,並且僅僅在幾個月後由書麵寫了出來。在對新近所發現的神經學的本質,即神經元給予說明後,他繼續說道:“如果我們把對神經元的解釋和數量化的方法結合起來,則我們得出充滿一定量的‘貫注的’神經元的概念。即使這在其他情況下可能為空白的。”弗洛伊德理論在這個時期的神經學上的偏見進一步反映在《設計》一書的同一段中以這種形式所闡述的“恒定性原則”上。給該原則起的名稱為“神經元不活動原則”,並定義為“神經元趨向本身數量上的剝奪”。因此,這揭示了一種異乎尋常的反論。如我們所見,布洛伊爾宣稱他打算沿著純心理學的路線來治療癔症病人:“不是從大腦或分子角度考慮,其心理過程將以心理學的語言來表述。”但事實上,他的理論內容所關注的大都是“大腦內的興奮”以及神經係統和電裝置之間的比較。另一方麵,弗洛伊德竭盡全力地用生理和化學術語來解釋心理現象。然而,正如他自己沮喪的供認,他的病案讀來像短篇小說,而他的分析則是心理學的故事。

事實是,1895年弗洛伊德正處於對心理病理情況從生理向心理解釋過程的中間階段。一方麵,他提出對“真性”神經症(actual neuroses),即神經衰弱症和焦慮性神經症,廣泛地采用化學性的解釋(這在他關於焦慮性神經症的兩篇論文中,1895b和1895f)。另一方麵,他對癔症和強迫症采用“防禦”和“壓抑”術語作出基本上心理學的解釋(在他的兩篇關於防禦性神經精神病的論文中,1894a和1896b)。作為一個神經病學家,他早期的訓練和經曆導致他最終拒絕接受心理學的解釋為終極的解釋,他提出複雜結構的假設,試圖可能以純神經學術語描述心理活動。這種意向在《設計》一書達到高峰,以後不久便被放棄了。然而在他生命的晚年,弗洛伊德繼續信奉“真性”神經症的化學病因論,並相信所有心理現象最終可發現有生理基礎,但同時,他逐漸又轉回到布洛伊爾所表達的觀點,即心理過程隻能用心理學的語言討論。直至1905年(在他關於詼諧一書的第五章),他首次明確否認除心理學意義之外“貫注”術語使用的其他意圖,並拋棄了所有把神經通路或神經元等同於心理聯想的通路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