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第16章 癔症研究(2)

字體:16+-

在《研究》發表後的數年裏,弗洛伊德越來越多地放棄了有意暗示方法,逐漸越來越多地依靠病人的“自由聯想”流,由此展開了夢的分析(即釋夢)。首先,夢的分析(dream—analysis)使弗洛伊德洞察了心理的“原發過程”(primary process)以及影響我們產生較能理解的思想的方式。因此,他提出了自己新的技術方法,即“解釋”(interpretation)的方法。其次,夢的分析使他能夠進行他的自我分析(self—analysis),使他後來能夠發現嬰兒的性和俄狄浦斯情結。除了某些甚微的暗示外,所有這些事都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他在本卷最後數頁遇到研究道路上的另一個障礙,即“移情”(transference)。他已微微感覺到其難克服的性質,甚至開始認識到這不僅是一個障礙,而且也是精神分析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

《緒言》的兩位作者所采用的主要理論觀點從表麵上看來似乎是簡單的。他們認為在事物的正常過程中,如果一種經曆伴隨著大量的“情感”,則情感或以各種有意識的反射性行為“釋放”出來,或與其他有意識的心理素材聯在一起逐漸地消磨掉。而另一方麵,癔症病人卻不會發生這兩種情況(以下我們將會提到其理由)。他們的情感處於“窒息”狀態,而對與其有關的經曆的記憶在意識中被切斷。因此,癔症的症狀表現是情感記憶,這被看作是“記憶象征”(memoric symbols)即被壓抑的記憶的象征。這個病態結果的發生可以解釋為有兩個主要的理由:其一是在最初經曆中,病人心理處於特殊的分離狀態,被描述為“類催眠”狀態;其二是那個經曆與患者的“自我”(ego)不相容,於是產生“抵觸”。上述任一情況下,“宣泄”法(cathartic method)的治療作用的相同基礎是:如果最初的經曆伴隨著情感的發生能夠進入意識,則情感可通過行為而釋放或“發泄”,而控製症狀的勢力則停止發揮其作用,於是症狀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