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者,授以法,囑其傳持也。《金剛經》:“如來善付囑諸菩薩。”
師一日喚門人法海、誌誠、法達、神會、智常、智通、誌徹、誌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餘人[1]。吾滅度後[2],各為一方師[3]。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4]。
[1]常隨侍使之眾,故雲不同餘人。又其入道比餘人為勝,故雲不同餘人。
[2]滅度,兼命終證果二者而言。《涅槃經》十九:“滅生死故,名為滅度。”《行願品鈔》四:“言涅槃者,具雲般涅槃那。古譯為入滅息。息即是滅,故但雲入滅,或雲滅度,即滅障度苦也。”
[3]此“師”字指禪師而言。六祖謂各門人他日各為分化一方之禪師也。唐釋慧海曰:“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成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隨機授法,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乘何異?故經雲: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4]出家之人,各有宗派。指其所從之宗派言,各謂之本宗。此之本宗,指禪宗也。
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1],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欲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此是十二對也。自性起用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2],戒與非對[3],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4],喜與瞋對,舍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此是十九對也。師言:此三十六對法,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