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祖壇經箋注

第32章 付囑品第十(2)

字體:16+-

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1]。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舍。各自努力,隨緣好去[2]。爾時,徒眾作禮而退。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3],汝等速理舟楫[4]。大眾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5]?

[1]《海水一滴》:“不見生滅迷悟,華果二法差別,則觸目無障礙之大道。何二其法、二其心哉?”

[2]外界之事物來,自體與之感觸,謂之緣。應其緣而自體動作,謂之隨緣。《最勝王經》五:“隨緣所在覺群生。”按:隨緣好去者,六祖謂門弟子可各各隨緣而去也。

[3]新州,南朝梁置,明廢,今廣東新興縣。

[4]楫,音“接”,短棹也,亦名橈,俗謂之槳。《易》:“舟楫之利,以濟不通。”

[5]門弟子慰藉六祖,言師雖往歸新州,然未必即行遷化,早晚可仍回到此地也。

師曰:葉落歸根[1],來時無口[2]。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又問:後莫有難否?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裏須餐[3]。遇滿之難,楊柳為官[4]。

[1]《荀子》:“水深則回,葉落糞本。”《老子》:“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此句,六祖言吾之歸新州猶葉落之歸其根也。

[2]此句六祖言,吾初來時,本無口無語言。此即無法可說之意也。《傳心法要》下:“真佛無口.不解說法。”《六祖金剛經注》曰:“本心元淨,諸法元空,更有何法可說?二乘之人執著人法是有,即有所說;菩薩了悟人法皆空,即無所說。是故經雲: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按:此即無口之意也。《禪宗頌古聯珠通集》七:“法雲秀雲:非但來時無口,去時亦無鼻孔。本覺又曰:五蘊山頭一段空,來時無口去無蹤。要明落葉歸根旨,末後方能達此宗。”《吳誌·薛綜》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據此又可謂六祖生時從天來也。錄此備一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