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祖壇經箋注

第27章 頓漸品第八(1)

字體:16+-

別本作《南頓北漸第七》。頓者,使人頓時解悟。漸者,使人依次修行。南宗之頓,北宗之漸,約人分見,則論其二。依法入理,則歸於一。皆是善巧方便之所致。見《禪源諸詮都序》下。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1]。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2]。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

[1]《宋高僧傳》:“秀既事忍,忍默識之,深加器重。謂人曰:‘吾度人多矣,至於懸解圓照,無先汝者。’忍於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當陽山居焉。”玉泉寺,古本作荊南當陽山玉泉寺,《傳燈》作荊州當陽山度門寺,《荊南一統誌》六十二曰:“天文翼軫分野。宋淳熙初改曰荊南府。”

[2]《全唐文》九百十七《皎然能秀二祖讚》:“二公之心,如月如日。四方無雲,當空而出。三乘同軌,萬法斯一。南北分宗,亦言之失。”《佛祖統紀》三十:“師化韶陽,秀化洛下。南能北秀,自此而分。”《傳燈》五:“天寶四年,方定兩宗。南能頓宗,北秀漸宗。乃著《顯宗記》盛行於世。”

師謂眾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然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1],深悟上乘[2],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3]?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4]。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5]。

[1]無師智,無師獨悟之佛智也。無師智,出《法華·譬喻品》。《法華要解》曰:“無師即不由他悟者也。”《法華句解》曰:“不因開示,自能解了,名無師智也。”《大日經疏》一:“如是自證之境,說者無言,觀者無見,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轉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語授人者,釋迦菩薩蒙定光佛授決之時,即可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無師自覺,方名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