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祖壇經箋注

第19章 坐禪品第五

字體:16+-

《悟性論》:“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是禪定。”《海水一滴》雲:“坐禪雖標三業不動,然一切處心不動,則語默動靜,無往不禪。若謂坐是禪,而其他非禪,則是非祖師門中正禪。”

師示眾雲:此門坐禪[1],元不看心,亦不看淨[2],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3]。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4]。作此見者,障自本性[5],卻被淨縛[6]。

[1]坐禪,坐而修禪,息慮凝心,以究明心性之術也。達磨來此,法始盛於中國,與從前之四禪八定不同。

[2]俗本皆誤作“著心著淨”。敦煌唐寫本《神會語錄》:“問:何不看心?答:看即是妄,無妄即無看。問:何不看淨?答:無垢即無淨,淨亦是相,是以不看。”按:北宗皆教人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故南宗以不看心不看淨辟之。

[3]《禪源諸詮》上:“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

[4]工夫,亦作“功夫”。工謂功程,夫謂役夫。言是工夫者,迷人以為做工夫也。

[5]為工夫所障。

[6]淨相是妄,故被淨縛。《高子遺書》一:“心即精神,不外馳,即內凝,有意凝之,反梏之矣。”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1]。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2]。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3]。

[1]《高子遺書》一:“當得大忿懥、大恐懼、大憂患、大好樂而不動,乃真把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