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略疏》:“般若,梵語,此雲智慧。其體即實相,雖流轉六趣而不損;其用即觀照能炤,破一切而不留。”
次日,韋使君請益[1],師升座,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2]。複雲:善知識[3]!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4],隻緣心迷[5],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6],示導見性[7]。
[1]請益者,已受教而再問未盡之蘊也。禮,請益則起。《百丈清規·大眾章》七:“凡欲請益者,先稟侍者通複住持。”
[2]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舊稱摩訶般若波羅蜜。《智度論》十八:“摩訶,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
[3]善知識者,謂能了悟一切,知識高出庸眾者。《華嚴經》:“善知識者,是我師傅。”
[4]清涼澄觀國師雲:“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5]心迷,一念不覺也。
[6]大善知識,偉大之善智識也。善知識,如言善友;知識,我能知彼之義。
[7]示導有三種:一、神變示導:二、記說示導;三、教誡示導。見《般若經》四百六十九。雖自證自悟,不假師示,怎得見性?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1]。隻緣迷悟不同[2],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誌心諦聽[3],吾為汝說。
[1]《六祖金剛經注》:“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諸佛自高,眾生自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又雲:“人人具足,個個圓成,本來是佛,與佛無異。”
[2]《六祖金剛經注》:“迷則佛是眾生,悟則眾生是佛。”唐釋慧海雲:“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覺;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無相;迷人執物守我為已,悟人般若應用見前;愚人執空執有生滯,智人見性了相靈通。乾慧辯者口疲,大智體了心泰。菩薩觸物斯照,聲聞怕境昧心,悟者日用無生,迷人見前隔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