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秋策:先秦諸子與史記評述

第7章 戰國諸子之地方性(1)

字體:16+-

凡一個文明國家統一久了以後,要漸漸的變成隻剩了一個最高的文化中心點,不管這個國家多麽大。若是一個大國家中最高的文化中心點不止一個時,便要有一個特別的原因,也許是由於政治的中心點和經濟的中心點不在一處,例如明清兩代之吳會;也許是由於原舊國家的關係,例如羅馬帝國之有亞曆山大城,胡元帝國之有杭州。但就通例說,統一的大國隻應有一個最高的文化中心點的。所以雖以西漢關東之富,吳梁滅後,竟不複聞類於吳苑梁朝者。雖以唐代長江流域之文化,隋煬一度之後,不聞風流文物更熾於漢皋吳會。

統一大國雖有極多便宜,然也有這個大不便宜。五季十國之亂,真是中國曆史上最不幸的一個時期了,不過也隻有在五季十國那個局麵中,南唐西蜀乃至閩地之微,都要和借亂的中朝爭文明的正統。這還就單元的國家說,若在民族的成分頗不相同的一個廣漠文明區域之內,長期的統一之後,每至消磨了各地方的特性,而減少了全部文明之富度,限製了各地各從其性之特殊發展。若當將混而未融之時,已通而猶有大別之間,應該特別發揮出些異樣的文華來。近代歐洲正是這麽一個例,或者春秋戰國中也是這樣子具體而微罷?

戰國諸子之有地方性,《論語》《孟子》《莊子》均給我們一點半點的記載,若《淮南要略》所論乃獨詳。近人有以南北混分諸子者,其說極不可通。蓋春秋時所謂“南”者,在文化史的意義上與楚全不相同(詳拙論“南國”),而中原諸國與其以南北分,毋寧以東西分,雖不中,猶差近。在永嘉喪亂之前,中國固隻有東西之爭,無南北之爭(晉楚之爭而不決為一例外)。所以現在論到諸子之地方性,但以國別為限不以南北西東等泛詞為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