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剛,我稱讚你夠了麽!請你不要以我這話是朋友的感情;此間熟人讀你文的,幾乎都是這意見。此特你應做的事,就是趕快把你這番事業弄成。我看見的你的文並不全,隻是努力讀書雜誌9,10,11,12,14(十三號未見過,十四後也未見過)所登的。我見別處登有你題目,十四號末又注明未完;且事隔已如此之久,其間你必更有些好見解,希望你把你印出的文一律寄我一看。看來禹的一個次敘,你已找就了,此外的幾個觀念,如堯,舜,神農,黃帝,許由,倉頡等等,都仔細照處理禹的辦法處置他一下子。又如商湯,周文,周公雖然是真的人,但其傳說也是曆時變的。龜甲文上成湯並不稱成湯。《商頌》裏的武王是個光大商業、而使上帝之“命式於九圍”的,克夏不算重事。《周誥》裏周公說到成湯,便特別注重他的“革夏”,遂至結論到周之克殷,“於湯有光”的滑稽調上去“此恰如滿酋玄燁諛孝陵的話”。
到了孟子的時代想去使齊梁君主聽他話,尤其是想使小小滕侯不要短氣,便造了“湯以七十裏興,文王以百裏興”的話頭,直接與詩頌矛盾。到了嵇康之薄湯武,自然心中另是一回事。至於文王周公的轉變更多。周公在孔子正名的時代,是建國立製的一個大人物。在孟子息邪說、距波行的時代,是位息邪說、距詖行的塚相。
在今文時代,可以稱王。在王莽時代,變要居攝。到了六朝時,真個的列爵為五,列卿為六了,他便是孔子的大哥哥,謝夫人所不滿意事之負責任者。(可惜滿清初年不文,不知“文以詩書”,隻知太後下嫁。不然,周公又成滿酋多爾袞;這恐怕反而近似。)這樣變法,豈有一條不是以時代為背景。尤其要緊的,便是一個孔子問題。
孔子從《論語》到孔教會翻新了的梁漱溟,變了真正七十二,而且每每是些劇烈的變化,簡直摸不著頭腦的。其中更有些非常滑稽的。例如蘇洵是個訟棍,他的《六經論》中的聖人(自然是孔子和其他),心術便如訟棍。長素先生要做孔老大,要改製,便做一部孔子改製托古考;其實新學偽經,便是清朝的康有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