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秋策:先秦諸子與史記評述

第3章 春秋戰國之際為什麽諸家並興

字體:16+-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問諸子並興是不是起於春秋戰國之際?近代經學家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觀念大別有兩類:

一類以為孔子有絕大的創作力,以前樸陋得很,江永、孔廣森和好些今文學家都頗這樣講;而極端例是康有為,幾乎以為孔子以前的東西都是孔子想像的話,諸子之說,皆創於晚周。

一類以為至少西周的文化已經極高,孔子不過述而不作,周公原是大聖,諸子之說皆有很長的淵源,戴震等乾嘉間大師每如此想,而在後來代表這一說之極端者為章炳麟。

假如我們不是在那裏爭今古文的門戶,理當感覺到事情不能如此簡單。九流出於王官,晚周文明隻等於周公製作之散失之一說,雖絕對不可通;然若西周春秋時代文化不高,孔老戰國諸子更無從憑借以生其思想。

我們現在關於西周的事知道的太不多了,直接的材料隻有若幹金文,間接的材料隻有《詩》《書》兩部和些不相幹的零碎,所以若想斷定西周時的文化有幾多高,在物質的方麵還可盼望後來的考古學有大成功,在社會人文方麵恐怕竟要絕望於天地之間了。

但西周晚年以及春秋全世,若不是有很高的人文,很細的社會組織,很奢侈的朝廷,很繁豐的訓典,則直接春秋時代而生之諸子學說,如《論語》中之“人情”,《老子》中之“世故”,《墨子》之向衰敗的文化奮抗,《莊子》之把人間世看作無可奈何,皆都若無所附麗。

在春秋戰國間書中,無論是述說朝士典言的《國語》(《左傳》在內),或是記載個人思想的《論語》,或是把深刻的觀察合著沉鬱的感情的《老子》五千言,都隻能生在一個長久發達的文化之後,周密繁豐的人文之中。且以希臘為喻,希臘固是一個新民族,在他的盛時一切思想家並起,仿佛像是前無古人者。然近代東方學發達之後,希臘人文承受於東方及埃及之事件愈現愈多,並非無因而光大,在現在已全無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