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秋策:先秦諸子與史記評述

第15章 墨家之反儒學

字體:16+-

在論戰國墨家反儒學之先,要問戰國儒家究竟是怎個樣子。這題目是很難答的,因為現存的早年儒家書,如《荀子》《禮記》,很難分那些是晚周,那些是初漢,《史記》一部書中的儒家史材料也吃這個虧。隻有《孟子》一部書純粹,然孟子又是一個“辯士”,書中儒家史料真少。在這些情形之下,戰國儒家之分合,韓非所謂八派之差異,竟是不能考的問題。但他家攻擊儒者的話中,反要存些史料,雖然敵人之口不可靠,但攻擊人者無的放矢,非特無補,反而自尋無趣;所以《墨子》《莊子》等書中非儒的話,總有著落,是很耐人尋思的。

關於戰國儒者事,有三件事可以說幾句:

一、儒者確曾製禮作樂,雖不全是一個宗教的組織,卻也是自成組織,自有法守。三年之喪並非古製,實是儒者之製,而儒者私居演禮習樂,到太史公時還在魯國曆曆見之。這樣的組織,正是開墨子創教的先河,而是和戰國時一切辯士之諸子全不同的。

二、儒者在魯國根深蒂固,竟成通國的宗教。儒者一至他國,則因其地而變,在魯卻能保持較純淨的正統,至漢而多傳經容禮之士。所以在魯之儒始終為專名,一切散在列國之號為儒者,其中實無所不有,幾乎使人疑儒乃一切子家之通名。

三、儒者之禮雲樂雲,弄到普及之後,隻成了個樣子主義mannerism,全沒有精神,有時竟像詐偽。荀卿在那裏罵賤儒,罵自己的同類,也不免罵他們隻講樣子,不管事作。《莊子·外物篇》中(第一段形容得尤其好:

儒以詩禮發塚。(王先謙雲“求詩禮發古塚”,此解非是。下文雲,大儒臚傳,小儒述詩,猶雲以詩禮之態發塚。郭注雲:“詩禮者,先王之陳跡也。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為奸,則跡不足恃也。”此解亦謂以詩禮發塚,非謂求詩禮發塚。)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食珠為?’”接其鬢,其頻,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