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荀卿韓非之言為證,孟子之言,彼時蓋盈天下矣。荀子起於諸儒間,爭儒氏正統,在戰國風尚中,非有新義不足以上說下教,自易於務反孟子之論,以立其說。若返之於孔子之舊誼,盡棄孟氏之新說,在理為直截之路,然荀子去孔子數百年,時代之變已大,有不可以盡返者。且荀卿趙人,諸儒名家,自子遊而外,大略為鄒魯之士,其為齊衛人者不多見,若三晉,則自昔有其獨立之學風(魏在三晉中,較能接受東方學風),乃法家之宗邦,而非儒術之靈士。
荀卿生長於是邦,曾西遊秦,南仕楚,皆非儒術熾盛之地,其遊學於齊年已五十,雖其響慕儒學必有直接或間接之鄒魯師承,而其早歲環境之影響終不能無所顯露。今觀《荀子·陳義》,其最引人注意者為援法入儒。荀氏以隆禮為立身施政之(第一要義,彼所謂禮實包括法家所謂法(修身篇,“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紀綱也。”如此界說禮字,在儒家全為新說),彼所取術亦綜核名實,其道肅然,欲一天下於一政權一思想也。其弟子有韓非李斯之倫者,是應然,非偶然。
今知荀子之學,一麵直返於孔子之舊,一麵援法而入以成儒家之新,則於荀子之天人論,可觀其竅妙矣。荀子以性惡論著聞,昔人以不解荀子所謂“人性惡,其為善者偽也”之字義,遂多所誤會。關於“偽”字者,清代漢學家已矯正楊注之失,郝懿行以為即是“為”字,其說無以易矣,而《性惡》《天論》兩篇中之性字應是生字,前人尚無言之者,故荀子所以對言性偽之故猶不顯,其語意猶未澈也。今將兩篇中之性字一齊作生字讀,則義理順而顯矣。
荀子以為人之生也本惡,其能為善者,人為之功也,從人生來所稟賦,則為惡,法聖王之製作以矯揉生質,則為善。其言曰:(文中一切性字皆應讀如生字,一切偽字皆應讀如為字,荀子原本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