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物之寶存或再現者古器物為史料之一部分,盡人所能知也。器物之性質,有能再現者,有不能再現者。其不能再現者,例如繪畫繡織及一般衣服器具等,非繼續珍重收藏,不能保存。在古代未有公眾博物院時,大抵宮廷享祚久長貴族閥閱不替之國,恒能獲傳此等故物之一部分。若如中國之慣經革命且絕無故家遺族者,雖有存焉寡矣。今存畫最古者極於唐,然已無一幀焉能確辨其真贗。壁畫如岱廟所塗,號稱唐製,實難征信;惟最近發見之高昌一壁,稱絕調矣。(周秦間畫壁之風甚盛,(吾別有考證)不知後來何以漸替,今全國傳留者極少。泰安縣嶽廟,兩壁畫“嶽帝出巡圖”,相傳是唐畫,然吾不敢信;即爾,亦不知經後人塗抹幾次矣。高昌壁畫與敦煌石室遺書同時發現,坊間近有影本。)紙絹之畫及刻絲畫,上溯七八百年前之宋代而止。至衣服及其他尋常用具,則清乾嘉遺物,已極希見,更無論遠昔也。故此類史料,在我國可謂極貧乏焉。其能再現者,則如金石陶瓿之屬,可以經數千年瘞土中,複出而供吾儕之研索。試舉其類,(1)曰殷周間禮器:漢許慎《說文序》,言“郡國往往予山川間得鼎彝,”是當時學者中,已有重視之者;而搜集研究,曾無聞焉;至宋代始啟端緒,尋亦中絕。(宋人專門著錄銅器之書,有《宣和博古》圖,呂太臨《考古圖》,無名氏《續考古圖》,薛尚功《鍾鼎款識》,王厚之《複齋鍾鼎款識》,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等。)至清中葉以後而極盛。據諸家所記有文字款識之器,宋代著錄者六百四十三,清代著錄者二千六百三十五,而內府所藏尚不與焉。(此所舉數,據今人王國維所著《宋金文著錄表》,《國朝金文著錄表》;但皆兼兵器雜器合計,宋表且兼及秦漢以後器。惟無文字款識者,不在此數。)此類之器,除所鐫文字足補史闕者甚多,當於次條別論外。吾儕觀其數量之多,可以想見當時社會崇尚此物之程度;觀其種類之異,可以想見當時他種器物之配置;觀其質相之純固,可以想見當時鑄冶術精良;觀其花紋之複雜優美,圖案之新奇淵雅,可以想見當時審美觀念之發達。凡此皆大有造於史學者也。(2)曰兵器:最占者如殷周時之碉戈矢鏃等,最近者如漢晉間弩機等。(3)曰度量衡器:如秦權,秦量,漢建初尺,新莽始建國尺,晉前尺,漢量,漢鍾,漢鈁,漢斛等,製度之沿革可考焉。(4)曰符璽:上自秦虎符;下迄唐宋魚符;又秦漢間璽印封泥之屬,出土者千數;於研究當時兵製官製,多所補助。(5)曰鏡屬:自秦漢至元明,比其年代,觀其款識,可以尋美術思想發展之跡。(6)曰貨幣:上溯周末列國,下迄晚清,條貫而絮校之,蓋與各時代之經濟狀況息息相關也。此六者皆銅器之屬,此外銅製雜器存者尚多,不備舉。銅在諸金屬中,比較的能耐久,而冶鑄之起原亦較古,故此類史料之供給,稱豐富焉。然金屬器一毀即亡,故失亦甚易;觀宋器今存者百不一二,可推知也。清潘祖蔭謂古代金屬器,在秦、後漢、隋、後周、宋、金,曾經六厄,而隨時沈霾毀棄盜鑄改為者尚不興焉。(潘祖蔭《攀古樓彝器款識自序》雲:“古器自周秦至今,凡有六厄。《史記》曰:‘始皇鑄天下兵器為金人’,兵者戈戟之屬,器者鼎彝之屬,秦政意在盡天下之銅,必盡括諸器可知。此一厄也。《後漢書》:‘董卓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鍾竾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此二厄也。《隋書》:‘開皇九年四月毀平陳所得秦漢三大鍾,越三大鼓,十一年正月以平陳所得古物多為禍變,悉命毀之。’此三厄也。《五代會要》:‘周顯德二年九月敕兩京諸道州府銅像器物諸色,限五十日內並須毀廢送官’,此四厄也。《大金國誌》:‘海陵正隆三年詔毀乎遼宋所得古器,,此五厄也。《宋史》:‘紹興六年斂民間銅器,二十八年出禦府銅器千五百事付泉司’,此六厄也。……”觀此可想見古器毀壞之一斑。四年前歐戰正酣,銅價飛漲,僻邑窮村之銅,悉搜刮以輸於外,此間又不知毀去史跡幾許矣。)晚近交通大開,國內既無專院以事搜藏,而胡賈恒以大力負之以走,凡百古物,皆次第大去其國;昔之豐富者,今轉涸竭;又不獨銅器為然矣。(7)曰玉石:古玉鐫文字者少,故難考其年代;然漢以前物傳至今者確不乏,以難毀故也。吾儕研究古玉,亦可以起種種聯想:例如觀其雕紋之美,可知其攻玉之必有利器;觀其流行之盛,可推見古代與產玉區域交通之密,此皆足資史料者也。至石刻研究,則久已成專門之學。自岐陽石鼓,李斯刻石,以迄近代,聚其拓片,可汗百牛。其文字內容之足裨史料者幾何,下條論之,茲不先贅。至如觀所刻儒佛兩教所刻之石經,可以想見古人氣力之雄偉;且可比較兩教在社會上所憑藉焉。(漢熹平,魏正始,唐開成,宋嘉祜,西蜀孟氏,南宋高宗,清乾隆,皆嚐有石經之刻;今惟唐刻存西安府學,清刻存北京國子監。佛教石經至多最大者為大房山之雷音洞,共二千三百餘石,作始於隋,竣事於遼,曆七百餘年,實人類繼續活動中之最偉大者也。自餘石經,今人葉昌熾《語石》卷三、卷四,記述頗詳。)又如觀漢代各種石刻畫像,循溯而下,以至魏齊造像,唐昭陵石馬,宋靈岩羅漢,明碧雲刻桷,清圓明雕柱等,比較研究,不啻一部美術變遷史矣。(漢人石岡石壁,多為平麵雕刻的畫像。其見於諸家著錄者,都凡九十二種三百二十九石,內出河南者三十石,出四川者四十四石,出江蘇者二石,出甘肅者一石,其餘則皆出山東也。以吾所聞知,此種石畫今在日本者十九石,在法國者十二石,在德國者三石,在美國者一石,近一二年來有無再流出不可知矣。能悉集其拓本比較研究,實二千年前我國繪畫雕刻之一大觀也。)又如橋柱井闌石闕地莂等類,或可以睹異製,或可以窺殊俗,無一非史家取材之資也。(8)曰陶瓷:吾國以製瓷擅天下,外人至以吾國名名斯物。今存器孔多,派別尤眾,治者別有專家,不複具論。陶器比來出土愈富,間有碎片,範以極奇古之文字,流傳當出三代上。綜此兩物,以觀其遞嬗趨良之跡,亦我民族藝術的活動之一表征也。(9)曰瓦磚:我族以宅居大平原之故,石材缺乏,則以人造之磚瓦為建築主要品,故斯物發達最早,且呈種種之進步。今之瓦當專瓿,殆成考古一專科矣。(10)曰地層中之石器:茲事在中國舊骨董家,曾未留意;晚近地質學漸昌,始稍有從事者。他日研究進步,則有史以前之生活狀態,可以推見也。(今人章鴻劍著《石雅》,記國內外地質學者研究所得結果,極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