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竑的《朱子年譜》不錄正式的著作,而錄了許多奏疏序跋書劄。政治非朱子所長,政治的文章卻太多;學術是朱子所重,學術的文章卻太少。在王懋竑的意思,以為把學術的文章放在年譜後的《論學切要語》中便已夠了,不必多錄。《論學切要語》的編法,固然不錯,但沒有注清楚做文的年分,使得讀者不知孰先孰後,看不出思想遷流的狀態,不如把論學的文章放入年譜還更好。《性理大全》、《朱子全集》都依文章的性質分類,沒有先後的次序。王陽明編《朱子晚年定論》,說朱子晚年的見解和陸子一致,已開出以年分的先後看思想的遷流一條大路來。雖然王陽明所認為朱子晚年的作品,也有些不是晚年的,但大致尚不差。王懋竑攻擊王陽明的不是,卻不曾拿出健全的反證來。《朱子年譜》載的文章雖不少,但還不能詳盡,總算一件缺憾。
記載文章的體例,《顧亭林年譜》最好。整篇的文章並沒有采錄多少,卻在每年敘事既完之後,附載那年所做詩文的篇目。文集沒有,別處已見的遺篇逸文,知道是哪一年的,也記錄出來。文體既很簡潔,又使讀者得依目錄而知文章的先後,看文集時,有莫大的方便。這種方法,很可仿用。篇目太多,不能分列,各年之下,可另作一表,附在年譜後。
文學家的方麵不止一種,作品也不一律,替文學家作年譜的人不應偏取一方麵的作品。像《蘇東坡年譜》隻載詩文的篇目,沒有一語提到詞,便是不對。作者以為詞是小道,不應入年譜。其實蘇東坡的作品,詞占第一位,詩文還比不上。即使說詞不如詩文,也應該平等的記載篇目,或摘錄佳篇。現行的蘇東坡年譜不記及詞,實在是一大缺點。
曾國藩是事業家,但他的文章也很好。即使他沒有事業,單有文章,也可以入文苑傳。我們很希望他的年譜,記載他的文章詩句,或詩文的篇目。現行的《曾文正公年譜》,我嫌他載官樣的文章太多,載信劄和別的文章太少。好文章盡多著,如《李恕穀墓誌銘》、《昭忠詞記》等,應該多錄,卻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