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席窺美

第15章 茶席美學,詩情畫意(5)

字體:16+-

劉鶚的《老殘遊記》裏,有一段寫本地水瀹泡本地茶的故事。當子平初呷一口璵姑衝泡的茶時,便覺清爽異常,咽下喉去,覺得清香直到胃脘,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地翻上來,又香又甜,連喝兩口,似乎那香氣又從口中反串到鼻子上去,說不出的好受。子平問璵姑:“這是什麽茶葉,為何這麽好吃?”璵姑答道:“茶葉也沒甚出奇,不過是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卻虧了這水,是汲的東山頂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用鬆花作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

古代茶人的一壺茶裏,既有金沙泉水瀹紫筍的合轍押韻,也有“舊時水遞費經營”的辛苦和無奈。好茶與本地名泉,兩情相悅,兩小無猜,舉案齊眉,方能茶興盡發,芳醇畢現。

水之清

陸羽擇水,挹彼清流。“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蘇軾的《汲江煎茶》,強調了擇水之清。許次紓的《茶疏》,依據澄澈擇水,頗有見地,他寫道:“餘所經行,吾兩浙、兩都、齊魯、楚粵、豫章、滇、黔,皆嚐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發源長遠,而潭此澄澈者,水必甘美。”水之清,是指水質清澈透明,清泠沉靜,水的濁度低於3度。茶稟風露清虛之氣,若借水的清鑒,淺之滌煩消渴,妙至換骨輕身,頗助茶的山林清靜野趣。

水之清,作為一種基本的審美,愉悅身心,飲之舒暢,可發茶之清韻,平添茶人的清逸。

劉禹錫的《西山蘭若歌》,寫盡了山之清曠,人之清雅,水之清澈,茶之清泠。詩雲:“山僧後簷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驟雨鬆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雖嚐未解煎,桐君有籙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跂石人。”詩中描述的是顧渚山的紫筍茶,從采茶到瀹泡,至點湯、品茶、聞香的美妙過程,用的還是顧渚山的金沙泉水。最妙的莫若尾句,要真正體會到茶湯的清泠味道,必然還是棲於煙霞白雲之中,踞在鬆竹之下,坐忘在磐石之上的有品格的山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