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席窺美

第14章 茶席美學,詩情畫意(4)

字體:16+-

古人有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簾影的審美情結,這種“隔”,恰恰把畫麵帶入了一種相異於現實的另一個幻想中的世界,把不完美變成了完美,把有限變為了無限。例如,茶席上可能出現的簾幕,背景或者四周的雕窗、槅扇、回廊、欄杆,花木掩映等,都是極好的隔離道具。“隔”實際上是對物象製造距離感,真實距離並沒有變化,但在視覺上,直接看和隔著一重層次看,其距離感是不盡相同的。這就是距離產生美、朦朧產生美的道理。

不隔,是直觀的美,一覽無餘。隔,是含蓄的美,造成的精致而朦朧的層次感,體現出一種意猶未盡的美。

明末清初的才子冒襄,在《影梅庵憶語》寫道:“秋來猶耽晚菊,即去秋病中,客貽我‘剪桃紅’,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枝枝具雲罨風斜之態。姬扶病三月,猶半梳洗,見之甚愛,遂留榻右,每晚高燒翠蠟,以白團回六曲,圍三麵,設小座於花間,位置菊影,極其參橫妙麗。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與人俱在影中。回視屏上,顧餘曰:‘菊之意態足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畫。”冒襄同時欣賞**和大病未愈的董小宛,是隔著紗幔,透過燭影審視的。**的投影,“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濃淡疏影,妙麗無窮,人與**俱瘦。這種淡秀如畫、引人入勝的美感,就是典型的耐人尋味的“隔”的藝術。

《秘傳花境》中也有類似記載:“海棠韻妖,宜雕牆峻宇,帳以碧紗,燒以銀燭,或憑欄欹枕其中。”海棠嬌媚,如果隔著碧紗欣賞,會更含蓄,有著咀嚼不盡的美感。

在茶席設計中,我們盡可能地用好“隔”的概念。例如,茶席上的插花,如過於鮮豔奪目,可以掛一半透的竹簾,使之花韻隱隱透出。如果是晚上舉辦的茶會,可燃以紅燭,用微弱的燭光,去弱化周邊環境對茶席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燭影搖曳,恍若夢境,倍添茶席的韻致和光影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