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席窺美

第12章 茶席美學,詩情畫意(2)

字體:16+-

縱觀中國的飲茶史,同時也是一部茶具的發展史。唐朝以前,茶具還沒有上升到器的概念,那個時候的飲茶,尚停留在食用和藥用,生存、生理層麵上,沒有上升到文化的行為。喝茶的器具,多為粗陶瓦盂,並且是喝酒、吃飯、飲茶混用的,不存在專門的飲茶工具。《茶經》中記載了西晉八王之亂時,晉惠帝“蒙塵還洛陽,侍中黃門,以瓦盂承茶上至尊”。貴為皇帝的晉惠帝喝茶,用的瓦盂就是古代盛裝湯漿或食物的陶器,並沒有專門的茶甌。

陸羽著述《茶經》以後,拋棄了煮茶過程中的蔥、薑、棗、橘皮、薄荷等諸多調料,把茶飲從瀹疏羮飲中提升出來,成為一種“越眾飲而獨高”的獨立的文化飲品,豐富了人類的飲食和精神生活。

唐代的《封氏聞見錄》記述,陸羽論說煎茶炙茶之法,又造了二十四種茶具,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於是,每個愛好茶的人,會因擁有一套自己的茶具而自豪。有個叫常伯熊的人,不停地廣為潤色陸羽的茶論,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風的興起,刺激了對專用茶具的需求,專用茶具的推廣,又同時提升了飲茶的品質和茶飲的審美情趣。

唐代的茶器用瓷,以北方類銀似雪的白瓷與如玉似冰的青瓷,最為受人矚目。白居易詩雲“白瓷甌甚潔”,皎然也讚美“素瓷雪白漂沫香”。顏真卿、陸士修、皎然等六人的月夜茶會,所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中,陸士修有“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

的精彩聯句。詩中的素瓷,即是白瓷。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皎然和白居易等人,喝茶還是喜歡用白瓷的,此時的陸羽,是否已經提出了“青瓷益茶”的著名論斷?還不好去猜測。

《茶經》問世以後,陸羽“青瓷益茶”的觀點,對唐代煎茶的品飲美學,影響深遠。陸羽認為,越瓷類玉,這使得古代君子與玉比德、“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美學思想,在茶具中有了充分體現。又言越瓷類冰,其冰清玉潔的質感,其實也是飲茶君子內在人格的外在表現。因煎茶、炙茶的原因,茶湯可能因輕微發酵而使茶湯綠中泛黃,越瓷的青綠釉色,可使茶與器的色澤相得益彰。釉色的綠,會襯托得茶色更綠,茶的湯色,也會因青瓷釉色的影響,而愈發含蓄、深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