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哲學史

第9章 孔子(3)

字體:16+-

“《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這是正名的第一義。古書辨文法上詞性之區別,莫如《公羊》、《穀梁》兩傳。《公羊傳》講詞性更精。不但名詞(如車馬曰 ,貨財曰賻,衣服曰禭之類),動詞(如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嚐,冬曰烝,直來曰來,大歸曰來歸等),分別得詳細,並且把狀詞(如既者何,盡也)、介詞(如及者何,累也)、連詞(如遂者何,生事也,乃者何,難之也,之類)之類,都仔細研究方法上的作用。所以我說《春秋》的第一義,是文法學、言語學的事業。

第二,定名分。上一條是“別同異”,這一條是“辨上下”。那時的周天子久已不算什麽東西。楚吳都已稱王,此外各國,也多拓地滅國,各自稱雄。

孔子眼見那紛爭無主的現象,回想那封建製度最盛時代,井井有條的階級社會,真有去古日遠的感慨。所以《論語》說: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讀這兩句,可見他老人家氣得胡子發抖的神氣!《論語》又說: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孔子雖明知一時做不到那“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製度,他卻處處要保存那紙上的封建階級。所以《春秋》於吳楚之君,隻稱“子”,齊晉隻稱“侯”,宋雖弱小,卻稱“公”。踐土之會,明是晉文公把周天子叫來,《春秋》卻說是“天王狩於河陽”。周天子的號令,久不行了,《春秋》每年仍舊大書“春王正月”。這都是“正名分”的微旨。《論語》說:084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這便是《春秋》大書“春王正月”一類的用意。

第三,寓褒貶。《春秋》的方法,最重要的,在於把褒貶的判斷寄托在記事之中。司馬遷《史記?自序》引董仲舒的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