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 (大過)代表一個“澤滅木”的意象。後人見了這個意象,忽然發生兩個意象:一是怕大水浸沒了他的父母的葬地,若不封不樹,便認不出來071了;一是怕大水把那柴裹的死屍要浸爛了。因此便生出“棺槨”的意象來,造作棺槨,以免“澤滅木”的危險。所以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又如 (夬)代表“澤上於天”,是一個大雨的意象。後人見了,忽然生出一個普及博施的意象。因此又想起古代結繩的法子,既不能行遠,又不能傳後,於是便又生出一個普及博施的“書契”的意象。從這個觀念上,才有書契文字的製度。所以說: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蓋取諸夬。
以上所說古代器物製度的原起,未必件件都合著曆史的事實。但是孔子對於“象”的根本學說,依我看來,是極明白無可疑的了。這個根本學說是人類種種的器物製度都起於種種的“意象”。
六十四章《象傳》全是這個道理,例如 (蒙)是一個“山下山泉”的意象。山下出泉,是水的源頭。後人見了,便生出一個“兒童教育”的意象。
所以說:“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又如 (隨)和 (複),一個代表“雷在澤中”,一個代表“雷在地下”,都是收聲蟄伏的雷。後人見了,因生出一個“休息”的意象。所以由“隨”象上,生出夜晚休息的習慣;又造出用牛馬引重致遠以節省人力的製度。由“複”象上,也生出“七日來複”,“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的假期製度。又如 (姤)代表“天下有風”的意象,後人因此便想到“天下大行”的意象,於是造出“施命誥四方”的製度。又如 (觀)代表“風行地上”和上文的“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