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絲·萊
如果不記得貝爾納多·索阿雷斯,根本不可能出版《特伊夫男爵》。這兩個“異名者”都與《不安之書》有關,索阿雷斯是這本書的最終作者,特伊夫男爵則是準作者,[8]而且,佩索阿讓他們擁有類似的性格,或者說,他們是彼此的麵對麵鏡像。特伊夫男爵和貝爾納多·索阿雷斯,《自決之書》和《不安之書》。這樣的對比很極端,而正如理查德·齊尼思在他的“事後調查”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兩個異名者有著密切聯係。
特伊夫男爵得到了一個悲慘又令人著迷的命運:追尋完美,這讓人聯想到馬拉美的探索,可帶著殘酷的邏輯,他卻走到了一個苦澀的結局。正是男爵身上這種不能緩和的特質,與貝爾納多·索阿雷斯那沒完沒了的逃避、自我剖析和自省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安之書》是一本絕望之書,《自決之書》則是一本自殺之書——不光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一個創造者,在與他自己的限製抗衡。
佩索阿對這種心理描寫的技巧可謂十分罕有,甚至在文體上都很講究。如果《不安之書》的不變特點之一在於它的長篇大論,沉思猶如翻來覆去的飛機旅行,思考仿佛來來回回地漫步,去急於嚐試理解存在的奧秘,那麽特伊夫男爵在文章裏則不會承認他離題了,寫了任何自戀的題外話。特伊夫男爵的文章如同完美的直線運動,直達目標,仿佛一支箭,而每一箭都是致命的。佩索阿的創作風格確有殘忍之處,畢竟男爵最終與自己的匯合就是他與死亡的匯合。讀者被這一深入剖析的劇情吸引了,見證著劇情帶著外科手術般的精度,向預先確定好的結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