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尤其應當保護自己的個性不受外人侵犯。任何外人一旦對我們感興趣,都是一種公然的不敬。我們將“你好嗎”這種招呼語視為一種不可饒恕的粗俗語,是因為通常來說,這句話毫無內涵,且缺乏誠意。
愛僅僅是厭倦孤獨的表現。因此,愛是一種怯懦,一種對自我的背叛(不去愛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給別人一個好的建議,是對上帝賦予人犯錯誤能力的輕蔑。不僅如此,我們應該對於別人不像我們一樣行動而感到高興。隻有向別人索取建議才有意義,因為隻有那樣,我們才可以——做出相反的行動——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自己,與他人完全格格不入。
20.沉思
沒有時代會將其情感傳遞到下一個時代,隻會傳遞那種情感中蘊含的智慧。通過情感,我們就是我們自己;通過智慧,我們可以成為他者。智慧將我們分散,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通過分散,我們才能存活下來。每個時代都會給予下一個時代與其不同的特點。
從異教層麵來講,神明——而異教神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明——隻是一個存在對其自身所產生的智慧,因為就其自身所產生的智慧就是其自身的客觀形式,因此可謂理想形式。在形成我們自己的智慧概念的過程中,我們就我們的自我形成了神明。人們很少能形成這種就其自身而言的智慧概念,因為智慧從根本上來說是客觀的。即便是在偉大的天才之間,那些為他們自己而存在的人也很少能擁有完整的客觀性。
生存就是屬於他者。死亡就是屬於他者。生存和死亡都是同一件事。可生存是從外部屬於他者,而死亡是從內部屬於他者。這兩件事很相像,可生活是在死亡的對立麵。所以,生就是生,死就是死。外界始終會比內在更真實,因為正是外界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