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an Optimist
佚名/Anonymous
你所看到的是半杯水,還是杯中空的一半呢?你看見的是甜甜圈,還是其間的空洞呢?當研究人員仔細研究積極思維的效應時,這些陳詞濫調陡然間就都成了科學性的問題。研究表明,樂觀能使人更快樂、健康和成功。悲觀則相反,它使人絕望、病態和失敗,並與消沉、孤寂和痛苦的膽怯緊密相連。如果我們能教導人們更加積極地思考,就如同給那些心理疾病患者注射了疫苗。
習慣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你成功的,卻是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因為樂觀者和悲觀者在麵對同樣的挑戰和失望時,會用截然不同的態度來處理。當事情進展不順時,悲觀者會責備自己,他可能會說:“我並不擅長這個,我永遠都是失敗的。”而樂觀者則會去找尋疏漏之處。不論是消極心態,還是積極心態,都是一種能夠自我實現的預料。如果人們覺得希望渺茫,就不會努力獲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
自我控製能力是成功的試金石。樂觀者覺得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如果事情變得糟糕,他會迅速做出反應,尋找解決方案,製訂新的行動計劃,還會四處請教。悲觀者則聽任命運的擺布,行動遲緩。他認為事已至此,無能為力,固而不會尋求賜教。許多研究表明,悲觀者的無助感會破壞其身體的自然防禦體係,即免疫體係;他們無法照顧好自己;消極被動,禁不住生活的風雨;不論做什麽,他都會擔心身體不好或者會有其他不幸;他還會吞吃垃圾食品,拒絕鍛煉,不聽信於醫生,一再放縱地酗酒。
人們大多都集悲觀和樂觀於一身,但會偏向於其中一方。這是從小受母親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父母無數次地警告或鼓勵,消極或積極的話語是這種思維模式形成的根源。太多的“不能”和危險的警告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倍感恐懼——這樣就形成了悲觀主義。雖然悲觀主義很難克服,但也不是全然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