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曾是俄羅斯七大寡頭之一,從他的發跡到崛起,再到淪為階下囚,整個過程其實是對那一時期的俄羅斯以及其石油政治的最好詮釋。
依靠政治資源發跡
霍多爾科夫斯基生於1963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工程師家庭。霍多爾科夫斯基從其父那裏繼承了一半的猶太血統,由於這個緣故[39],他大學畢業後的夢想是去軍工單位工作,對其他相關部門並不感興趣。當時,由於蘇聯的經濟結構已經嚴重畸形,在官僚政治的影響下,軍工複合體成了整個蘇聯權重最大的經濟部門,對普通人而言,軍工企業職位的“含金量”也是最高的,因此多數畢業生都對軍工行業的工作趨之若鶩。而出於保密考慮,蘇聯軍工單位往往很少錄用猶太人。
雖然未能如願,但霍多爾科夫斯基就業的單位也不算太差,他成了當時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學院的團委副書記,而正是這個位置,為他今後的發展打開了第一扇門。
霍多爾科夫斯基擔任大學團委副書記的時候正好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油價大跌導致外匯收入減少,使得蘇聯政府的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采取的應對措施就是放權:給各個基層組織更大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經費問題。在當時,這一措施被稱為“經費自籌計劃”,在這一政策背景之下,像共青團這樣的組織也獲得了支配自己收益的權利。
“經費自籌計劃”使得蘇聯大學中的共青團變成了事實上的商業實體。霍多爾科夫斯基借助共青團的資源,開辦了一家青年咖啡館。按照霍多爾科夫斯基本人的回憶,這一次的經營並不算成功。不過,這至少讓他明白了資本和權力結合後所帶來的收益。此後不久,霍德爾科夫斯基真正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