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石油戰爭

第3章 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字體:16+-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在政治、軍事、文化、意識形態方麵做出了全麵的讓步,這種讓步換來的其實就是蘇聯與西方之間的石油貿易,一般來講,這種戰略物資的貿易其實是可以附加大量政治條件、可以作為一張政治牌來打的,可在當時的蘇聯高層眼中隻有短期的經濟利益,沒有長遠的政治卓見,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由此徹底被埋下。

斯大林的絕地反擊

石油既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所在,又是國際政治中極為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籌碼。在前蘇聯的曆史上,自從石油的重要性被人們認識後,這種黑色**在其外交戰略中就一直起著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近代以來,歐洲地緣戰略的主線其實就是英國和沙俄間的爭鬥。當時,英國把開始崛起的沙俄當成了主要的遏製對象,俄羅斯幾次向中亞、南亞及中東的戰略擴張,都被英國人擋了下來;為了遏製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英國對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英國完全站在了日本一邊。

但英國對待俄國的態度在“一戰”前卻突然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石油。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在工業領域的價值已經顯現了出來,英國是不產石油的,相對於進口美國和墨西哥的石油,從俄國進口石油的價格更低,且有利於分散潛在風險。

那個時候英國還明顯地感覺到另外一個威脅。當時在中東地區的巴格達和波斯的西北部也已經勘探到了石油。位於歐洲中部的另一個新興大國德國很快把目光投向了那裏。德國提出巴格達鐵路的戰略構想:從柏林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境內的伊斯坦布爾直達巴格達,修建一條鐵路,由此建立隻屬於德國人的石油大動脈,這條路徑如果最終實現的話,那麽英國人對海洋的統治就將失去意義。此時,英國既需要石油,也需要有一支力量可以製衡德國,從這兩方麵考慮,英國開始減少與沙俄的衝突,最後雙方在一戰爆發前達成了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