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接受了那次慘痛的教訓。他已經明智、成熟起來,他意識到他的人際關係正麵臨著失敗。於是他馬上改掉了粗野、傲慢的習慣。富蘭克林說:“我定下了一條原則:不要麵對麵地直接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要太武斷。我甚至不讓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再用‘當然’、‘毫無疑問’等詞匯,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等詞匯。當別人在說一件我不認同的事時,我不會立即反對他。我會說在某種情況下,他的意見是對的,但現在我有稍微不同的意見,大家商量一下。”
“很快,我態度的改變收到了效果,談話的氣氛變得融洽起來。我謙虛的態度容易被大家接受了,爭執也減少了。在這種態度下,我不會再因為偶爾出錯而難堪,當我對的時候,就會更順利地得到大家的讚同。
“剛開始采用這些方式的時候,我總覺得這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可漸漸地就成為我的習慣了。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什麽太武斷的話。在我提出新的或修改舊的法案條文時,這個習慣讓我得到尊重。這個習慣也使我在大陸議會裏更具影響力,盡管我的措辭、辯論並不迅捷有力,有時還會出錯,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下麵是在商業領域內的例子。
北卡羅萊納州金蒙頓市的凱瑟琳·阿爾弗瑞德,是一家紡紗工廠的生產總監。她講述了她在接受訓練前後,怎樣解決一個敏感的問題。
她說:“我工作的一部分職責,是製訂各種激勵員工的方法和標準,來激勵員工提高產量和質量,並讓他們因此得到更大的報酬。在我們隻生產兩三種不同的紗線的時候,我們所用的方法還挺管用的,但是當最近我們紗線的種類增加到12種以上時,原來的方法就不合適了。因為,這時再用原先的方法和標準,已不能使員工根據他們的工作質量而得到相應的報酬,所以這無法促進他們的生產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