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79章 經學(20)

字體:16+-

《虞書》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二歌,可見堯、舜時已有詩。《尚書大傳》有《卿雲之歌》,漢初人語,未必可信。《樂記》雲:“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今所傳《南風歌》,出王肅《家語》,他無所見,亦不可信。唐虞之詩,要以二《典》所載為可信耳。鄭康成《詩譜序》雲:“有夏承之,篇章泯棄,靡有孑遺。”而今《尚書》載《五子之歌》,可知其為晉人偽造也。

《詩譜序》又雲:“降及商王,不風不雅。”此謂商但有《頌》,《風》、《雅》不可見矣。《周禮?太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賦、比、興與風、雅、頌並列,則為詩體無疑。今《毛傳》言“興”者甚多,恐非賦比、興之“興”耳。賦體後世盛行,《毛傳》以“升高能賦”為九能之一,謂之德音。周末屈原、荀卿俱有賦。賦既在風、雅、頌之外,比、興當亦若是。唯孔子刪詩,存風、雅、頌而去賦、比、興。

《鄭誌》答張逸問:“賦、比、興,吳劄觀詩已不歌。”蓋不歌而誦謂之賦,賦不可歌,與風、雅、頌異,故季劄不得聞也(比、興不知如何)。賦、比、興之外,又有“九德之歌”。《左傳》卻缺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榖,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合之為十五種,今《詩》僅存風、雅、頌三種。

《詩大序》:“風,諷也。”“雅,正也。”“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風,有諷諭之義。雅之訓正,讀若《爾雅》之“雅”。然風雅頌之“雅”,恐本不訓“正”。《說文》:“疋,古文以為《詩?大雅》字。”一曰,疋,記也。“疋”即今“疏”字。然則詩之稱“疋”,紀事之謂,亦猶後世稱杜工部詩曰“詩史”。故《大雅》、《小雅》無非紀事之詩,或謂“雅”即“雅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