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日治《書》而信偽古文;言《易》而又河洛、先天,則所謂門外漢矣。然漢人以誤傳之說(今文家)亦甚多。清儒用功較深,亦未入說經正軌,凡以其參雜今、古文故也。近孫詒讓專講《周禮》,為純古文家。惜此等著述,至清末方見萌芽,如群經皆如此疏釋,斯可謂入正軌矣。
易經
經之由來及今古文之大概既明,須進而分講各經之源流。今先講《易經》。
初造文字,取法獸蹄鳥跡;畫卦亦然。《易?係辭》雲:“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今觀乾、坤二卦:乾作,坤作。《抱樸子》雲:“八卦出於鷹隼之所被,六甲出於靈龜之所負。”蓋鳥舒六翮,即成象,但取其翮而遺其身,即成象。於是或分或合,錯而綜之,則成八卦。此所以言“觀鳥獸之文”也。抱樸之說,必有所受,然今無可考,施、孟、馬、鄭、荀爽皆未言之。
重卦出於何人,說者紛如。王弼以為伏羲,鄭玄以為神農,孫盛以為夏禹,而太史公則以為文王。伏羲之說,由於《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三《易》均六十四卦,杜子春謂《連山》伏羲;《歸藏》黃帝,王弼據之,故雲重卦出於伏羲。然伏羲作《連山》,黃帝作《歸藏》,語無憑證,故鄭玄不從之也。神農之說,由於《係辭》稱“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蓋取諸《益》;日中為市,交易而退,蓋取諸《噬嗑》”二語。
以神農氏已有《益》與《噬嗑》,故知重卦出於神農。然《係辭》所謂“蓋取”,皆想象之辭,烏可據為實事!夏禹之說,從鄭玄之義蛻化而來。鄭玄《易讚》及《易論》雲:“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孫盛取之,以為夏有《連山》,即兼山之艮,可見重卦始於夏禹。至文王之說,則太史公因“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一語而為是言。要之,上列諸說雖不可確知其是非,以餘觀之,則重卦必不在夏禹之後,短中取長,則孫盛之說為可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