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時孟詵作《食療本草》,宋蘇頌《圖經》及《日華本草》,皆言已卜之龜,必有鑽孔,名之曰“漏天機”。雖絕小之龜,亦可以鑽十孔,鑽孔多則謂之“敗龜板”也。夫灼龜之典,載於《周禮》。鑿孔以灼,因以觀兆。無孔則空氣不通,不能施燋,無以觀兆。今所得者,累然成貫,而為孔甚少,不可灼卜。或者方士之流,偽作欺人。
一如《河圖》、《洛書》之傅合《周易》乎?其文字約略與金文相似,蓋造之者亦撫摹鍾鼎,而異其鉤畫耳。夫鍾鼎文字,尚有半數可認。亦如二王之草書箋貼,十有六七可識,餘則難以盡知,不妨闕疑存信。若彼龜甲文者,果可信耶,否耶?
貴州有《紅崖碑》,摩崖巨刻,足壯觀瞻。唯文字為苗、為華,訖不可知。鄒漢勳強為訓釋,真可謂器真而解之者妄。又如古人刀布,不可識者甚多。周景王大錢,上勒?二文,解之者或謂“寶貨”,或以為“燕貨”。錢文類此者多,學者隻可存而不論。大抵鍾鼎文之可識者,十可七八,刀布則十得五六。至於龜甲,則矯誣之器、荒忽之文而已。
古昔器物,近代出土愈多,而作偽者則異其心理。大抵輕而易舉者,為數必眾。鍾鼎重器,鑄造匪易,故偽者尚少。刀布之類,聚銅熔焠,亦非巨資不辦。至於龜甲,則剛玉刻畫,頃刻可成,出土日眾,亦奚怪哉!
是故居今而研文字,當以召陵正書為歸。此外則求古文於《三體石經》,亦屬信而有徵。至於籀文,則有石鼓文在。如是而一軌於正,庶不至誤入歧途矣。
音韻學
語言不憑虛而起,文字附語言而作。象形象聲,神旨攸寄。表德表業,因喻兼綜。是則研討文字,莫先審音。字音有韻有紐,發聲曰紐,收聲曰韻。茲先述韻學大概。
韻分古音、今音,可區別為五期,悉以經籍韻文為準。自《堯典》、《皋陶謨》以至周秦漢初為一期;漢武以後至三國為一期;兩晉南北朝又為一期,隋唐至宋亦為一期,元後至清更為一期。泛論古音,大概六朝以前多為古音。今茲所謂古音,則指兩漢以前。泛論今音,可舉元明清三代。今則以隋為今音。此何以故?因今之韻書俱以《廣韻》為準,而言古音則當以《詩經》用韻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