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36章 文學的派別(10)

字體:16+-

蘇軾的詩,更打破唐詩的規模,有時用些佛典之法理,太隨便了。王荊公愛講詩律,但他的詩律,忽其大者而注重小者,竟說:“上句用漢書,下句也要用漢書的。”(按原話為:“用漢人語,止可以漢人語對。”見《石林詩話》)自此大方氣象全失;我們讀宋祁“何言漢樸學(見《漢書》),反似楚技官(見《史記?吳起傳》)”之句,再看王維“正法調狂象(見佛法),玄言問老龍(見《莊子》)”之句,真有天壤之判呢!有宋一代,詩話很多,無一不深中此病。唯《滄浪詩話》和眾不同,他說“詩有別才,不關學也;詩有別趣,不關理也”。此種卓見,可掃宋人的習氣了。

南宋陸放翁含北宋習氣也很深,唯有範石湖、劉後村自有氣度,與眾不同。黃山穀出,開江西詩派之源。黃上學老杜,開場兩句必對仗,是他們的規律,這一派詩無足取。

元、明、清三代詩甚衰,一無足取。高青邱的詩失之靡靡,七子的詩失之空門麵,王漁洋、朱彝尊的詩失之典澤過濃,到了翁方綱以考據入詩,洪亮吉愛對仗,更不成詩。其間稍可人意的,要推查初白的,但也不能望古人之項背。洪亮吉最賞識“足以烏孫塗上繭,頭幾黃祖座中梟”二句,我們讀了隻作三日嘔!

詩至清末,窮極矣。窮則變,變則通;我們在此若不向上努力,便要向下墮落。所謂向上努力就是直追漢、晉,所謂向下墮落就是近代的白話詩,諸君將何取何從?提倡白話詩人自以為從西洋傳來,我以為中國古代也曾有過,他們如要訪祖,我可請出來。

唐代史思明(夷狄)的兒子史朝義,稱懷王,有一天他高興起來,也詠一首櫻桃的詩:“櫻桃一籃子,一半青,一半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那時有人勸他,把末兩句上下對掉,作為“一半與周贄,一半與懷王”,便與“一半青,一半黃”押韻。他怫然道:“周贄是我的臣,怎能在懷王之上呢?”如在今日,照白話詩的主張,他也何妨說:“何必用韻呢?”這也可算白話詩的始祖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