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33章 文學的派別(7)

字體:16+-

三百篇以後直至秦代,無詩可見。一到漢初,詩便出來了。漢高祖《大風歌》、項羽《虞兮歌》,可說是獨創的詩。此後五言詩的始祖,當然要推《古詩十九首》。這十九首中據《玉台新詠》指定九首是枚乘作的,可見這詩是西漢的產品。

至蘇武、李陵贈答之詩,有人疑是東漢時托擬的。這種五言詩多言情,是繼四言詩而起的,因為四言詩至三百篇而至矣盡矣,以後繼作,都不能比美,漢時雖有四言詩,若韋孟之流,才氣都不及,我們總覺得很淡泊。至碑銘之類(嶧山碑等)又是和頌一般,非言情之作,其勢非變不可,而五言代出。

漢代雅已不可見,《郊祀歌》之流,和頌實相類似,四言而外,也有三言的,也有七言的。此後頌為用甚濫,碑銘稱“頌”,也是很多的。

漢代文人能為賦未必能以詩名,枚乘以詩長,他的賦卻也不甚著稱。東漢一代,也沒有卓異的詩家,若班固等,我們隻能說是平凡的詩家。

繼十九首而振詩風,當然要推曹孟德父子。孟德的四言,上不摹擬《詩經》,獨具氣魄,其他五言七言諸詩,雖不能如十九首的衝淡,但色味深厚,讀之令人生快。魏文帝和陳思王的詩,也各有所長,同時劉楨、王粲輩畢竟不能和他們並駕。鍾嶸《詩品》評古詩十九首說是“一字千金”,我們對於曹氏父子的詩,也可以這樣說他,真所謂:“其氣可以抗浮雲,其誠可以比金石。”

語曰:“在心為誌,發言為詩。”可見詩是發於性情。三國以前的詩,都從真性情流出,我們不能指出某句某字是佳,他們的好處,是無句不佳無字不佳的。曹氏父子而後,就不能如此了。

曹氏父子而後,阮籍以《詠懷詩》聞於世。他本好清談,但所作的詩,一些也沒有這種氣昧。《詩品》稱阮詩出於《離騷》,真是探源之論,不過陳思王的詩,也出自《離騷》,阮的詩還不能如他一般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