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父子(遜、抗、凱、雲、機)都以文名,而以陸機為尤,他是開晉代文學之先的。晉代潘、陸雖並稱,但人之尊潘終不如陸,《抱樸子》中有讚陸語,《文中子》也極力推尊他,唐太宗禦筆讚也隻有陸機、王羲之二人,可見人們對他的景仰了。
自陸出,文體大變:兩漢壯美的風氣,到了他變成優美了;他的文,平易有風致,使人生快感的。晉代文學和漢代文學,有大不同之點。漢代厚重典雅,晉代華妙清妍,差不多可以說一是剛的,一是柔的。東晉好談論而無以文名者,駢文也自此產生了。
南北朝時傅季友(宋人)駢體殊佳,但不能如陸機一般舒卷自如,後此任昉、沈約輩每況斯下了。到了徐、庾之流,去前人更遠,對仗也日求精工,典故也堆疊起來,氣象更是不雅淡了。至當時不以文名而文極佳的,如著《崇有論》的裴,著《神滅論》的範縝等,更如:孔琳(宋)、蕭子良(齊)、袁翻(北魏)的奏疏,幹寶、袁宏、孫盛、習鑿齒、範曄的史論,我們實在景仰得很。
在南北朝文家亦無派別,隻北朝人好摹仿南朝,因此有推尊任昉的有推尊沈約的等不同。北朝至周,文化大衰,到了隋代,更是文不成文了。
唐初文也沒有可取,但輕清之氣尚存,若楊炯輩是以駢兼散的。中唐以後,文體大變,變化推張燕公、蘇許公為最先,他們行文不同於庾也不同於陸,大有仿司馬相如的氣象。在他們以前,周時有蘇綽,曾擬《大誥》,也可說是他們的濫觴。
韓、柳的文,雖是別開生麵,卻也從燕、許出來,這是桐城派不肯說的。中唐蕭穎士、李華的文,已漸趨於奇。德宗以後,獨孤及的行文,和韓文公更相近了。後此韓文公、柳宗元、劉禹錫、呂溫,都以文名。四人中以韓、柳二人最喜造詞,他們是主張詞必己出的。劉、呂也愛造詞,不過不如韓、柳之甚。韓才氣大,我們沒見他的雕琢氣;柳才小,就不能掩飾。韓之學生皇甫湜、張籍,也很歡喜造詞。晚唐李翱別具氣度,孫樵佶屈聱牙,和韓也有不同。駢體文,唐代推李義山,漸變為後代的“四六體”,我們把他和陸機一比,真有天壤之分。唐人常稱孟子、荀卿,也推尊賈誼、太史公,把晉人柔曼氣度掃除淨盡,返於漢代的“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