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入子部,《漢?藝文誌》已然。儒家之言,關於修己之道獨多,論及政事者亦不少。孔子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禮》、《樂》本以教人修己。一部《論語》,言修己之道更多。今《論語》人經部,實則《論語》為孔氏一家之書,亦儒家言耳。《論語》既入經部,則若《孟》、《荀》等無一不可入經部。唯因篇帙太繁,不得不揭稱儒家,以冠九流之首。後人疑《孟子》不應入經部,如論其源流,實無大背謬也。
經兼修己治人,史則詳治人而略修己,自《論語》出而修己之道燦然大備,儒之可重者在此。原夫史之記載,多帝王卿相之事,罕有言及齊民。舜雖耕稼陶漁,終登帝位,史亦不能詳其初事。周公製禮作樂,而禮猶不下庶人,與齊民修己鮮涉。唯孔子出身編戶,自道甘苦,足使人得所效法。夫子之賢於堯、舜,亦其地位使然也。
孔子以前,為帝王而立言者實多,為平民而立言者蓋寡。東家之邱,人固以細民易之。孔子亦自言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其後為委吏、為乘田,能會計當而牛羊壯,又《檀弓》南宮縚之妻之姑之喪,夫子誨之髽,則夫子於細民鄙事,能者實多,故能“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不改其樂”。以曆經困厄之人,甘苦自知,言之自能親切,而修己之道亦因之圓滿。
其後孟、荀二儒,益能發揮盡致。《漢?誌》人《孟》、《荀》於儒家者,以分部時當然,實則淵源無異也。如此則經、史二部,亦固可合於儒。若“六經皆史”之說,微有語病,因經所含不止史學,即儒家之說亦在其內也。
今教人讀經,要在策人記誦,而史傳及儒家學說,無不當悉心研究。儒之與史,源一流分。雖儒談政治,史亦談政治,而儒家多有成見,漸與史有門戶之分。然無儒家,則修己之道不能圓滿。而治人之道,欲其運用有方,則儒家亦往往有得之者。孟、荀二公,不得其位,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