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191章 論經史儒之分合(1)

字體:16+-

經之所該至廣,舉凡修己治人,無所不具。其後修己之道,衍而為儒家之學;治人之道,則史家意有獨至。於是經史遂似判然二途。夫所謂經者何指乎?大綱二字,允為達詁。《韓非?內外儲》三篇,篇各有經,造大綱於篇端,一若後世藝文之有目錄。《管子》有經言、外言、短語、區言、雜篇,而經言居首,蓋綱之在綱,義至重要。《墨子》有《經上》、《經下》,次有《經說》上、下,一如後世之分經、傳。大抵提出宗旨曰經,解說之者為說;簡要者為經,詳盡者曰說、曰傳。後世儒家、史家,辭繁不能稱,遂別稱為子為史,溯其朔一而已矣。

古無史之特稱。《尚書》、《春秋》皆史也,《周禮》言官製,《儀禮》記儀注,皆史之旁支。禮、樂並舉,樂亦可人史類。《詩》之歌詠,何一非當時史料。大小雅是史詩,後人稱杜工部為詩史者,亦以其善陳時事耳。《詩》之為史,當不煩言。《易》之所包者廣,關於哲學者有之,關於社會學者有之,關於出處行藏者亦有之。其關於社會進化之跡,亦可列入史類,故陽明有“六經皆史”之說。語雖太過,而史與儒家,皆經之流裔,所謂六藝附庸,蔚為大國,蓋無司疑。

《周禮?大司徒》:“教萬民而賓興之,六德、六行、六藝而已。”六藝者,禮、樂、射、禦、書、數。《記》又有春夏教《詩》、《書》,秋冬教《禮》、《樂》之說,則已備有四經。而《易》不以教士,專為卜筮之守,其後亦得免於秦火。《春秋》為國史,民間所不得見。《尚書》則古史,非當代史,且各自為篇,無年月以比次,曆代興廢,所記不全,如《夏書》已有《甘誓》、《五子之歌》、《胤征》諸篇,然於後羿、寒浞之篡弑,少康一旅之中興,均缺焉不載。故《書》雖以道政事,而不得稱為完具之史。唯《春秋》編次年月,體例始備,奠定史基,當弗外是。第《春秋》之作,昉於何時?杜元凱《春秋釋例》謂為周公之舊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