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惠氏墨守漢人學說,不能讓學者自由探求,留發展餘地。戴氏從音韻上辟出新途徑,發明“以聲音合文字,以文字考訓詁”的法則。手段已有高下。
乙,惠氏揭漢學的旗幟,所探求的隻是漢學。戴氏並非自命為漢學,叫人從漢學上去求新的發見,態度上也大有不同。戴氏的四弟子,成就都很多,戴氏不過形似漢學,實際尚含朱子的臭味,他的弟子已是擯除淨盡了。今將其四弟子分別說明如下:
一、孔廣森講音韻極精,著有《詩聲類》一書。
二、任大椿著有《弁服釋例》一書,很確實的。
三、段玉裁以《六書音韻表》、《說文解字注》聞名。
四、王念孫本非戴的傳經學生,戴在王家教授時,隻不過教授些時文八股。王後來自有研究,所發明的比上列三家較多,《廣雅疏證》一書,很為學者所重。
上列四家,孔、任尚近漢學,段已和漢學不同,王才高學精,用漢學以推翻漢學,誠如孟子所謂“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於是殺羿”了。
王念孫及其子引之著《經義述聞》,引用漢代訓詁,善於調換,於諸說中采其可通者,於是佶屈聱牙的古書,一變而為普通人所能懂得了。曆來研究經學的,對於名詞動詞有人研究;關於助詞,都不知討論。
王氏父子著《經傳釋詞》,於古書助詞之用法列舉無遺,實於我們研究上有莫大的便利,如《孟子》中“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二句,本不易解,王氏訓“乎爾”為“於此”、“於彼”,便豁然可悟了。我以我們不看《經傳釋詞》,也算是虛詞不通。
上列二派,在清代稱為“漢學”,和“宋學”對立,厥後崛起的為常州派,是今文學家。
今古文的複歸與衰亡
“常州派”自莊存與崛起,他的外甥劉逢祿、宋翔鳳承繼他的學說。莊氏治《公羊》,卻信東晉《古文尚書》,並習《周禮》。劉氏亦講《公羊》,卻有意弄奇,康有為的離奇主張,是從他的主張演繹出來的,但他一方麵又信《書序》。這兩人不能說是純粹的今文學家。朱氏以《公羊》治《論語》,極為離奇,“孔教”的促成,是由他們這一班人的。今文學家的後起,王闓運、寥平、康有為輩一無足取,今文學家因此大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