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學十八篇

第10章 經學的派別(1)

字體:16+-

講“國學”而不明派別,將有望洋興歎,無所適從之感。但“國學”中也有無須講派別的,如曆史學之類;也有不夠講派別的,則為零碎的學問。現在隻把古今學者呶呶爭辯不已的,分三類討論:一,經學之派別;二,哲學之派別;三,文學之派別。依順序先研究經學之派別。

“六經皆史也”,這句話詳細考察起來,實在很不錯。在《六經》裏麵,《尚書》、《春秋》都是記事的典籍,我們當然可以說它是史。《詩經》大半部是為國事而作(《國風》是歌詠各國的事,《雅》、《頌》是諷詠王室的),像歌謠一般的,夾入很少,也可以說是史。《禮經》是記載古代典章製度的(《周禮》載宮製,《儀禮》載儀注),在後世本是史的一部分。

《樂經》雖是失去,想是記載樂譜和製度的典籍,也含史的性狀。隻有《易經》一書,看起來像是和史沒關,但實際上卻也是史。太史公說:“《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以至隱。”引申他的意思,可以說《春秋》是羅列事實,中寓褒貶之意;《易經》卻和近代“社會學”一般,一方麵考察古來的事跡,得著些原則,拿這些原則,可以推測現在和將來。簡單說起來,《春秋》是顯明的史,《易經》是蘊著史的精華的。因此可見《六經》無一非史,後人於史以外,別立為經,推尊過甚,更有些近於宗教。實在周末還不如此,此風乃起於漢時。

今古文之分

秦始皇焚書坑儒,《六經》也遭一炬,其後治經者遂有今文家古文家之分。今文家乃據漢初傳經之士所記述的。現在要講今文家,先把今文家的派別,立一簡單的表:

漢初,田何傳《易經》,伏生口授《尚書》,齊、魯、韓三家治《詩經》,高堂生傳《禮經》,胡毋生治《公羊》,瑕丘江公治《轂梁》,那時除了《樂經》以外,五經都己完備。後來《易》分四家,《詩》、《書》各分三家,《禮》分二家,《公羊》分二家。漢室設宮,立十四博士(《轂梁》不在內),即以上十四家。十四博士在漢初還沒十分確定,在西漢末年才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