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強迫行為和“萬能思想”(omnipotence of thoughts)之間有密切的聯係。弗洛伊德曾經指出[128]原始人類的最主要強迫行為在本質上具有魔法性,他說:“如果這些強迫行為沒有魔法,它們就是對抗魔法的行為。這些行為計劃周密,用來擊退任何災難,與此同時,神經官能症也得以發展。[129]強迫性神經官能症也有保護程序,它以相應的魔法程序的方式存在。我們可以描述強迫行為的發展路徑,我們發現,開始,這些強迫行為遠離所有性行為,采取種種魔法機製來抵製邪惡念頭,最後,強迫行為代替了被禁止的性行為,或者幹脆采取一些類似性行為的模仿行為。”從這個描述中,我們看見強迫行為是對抗魔法的行為,它抵製邪惡想法(死亡的念頭),[130]它是抵製性行為的盾牌。
我們可以期待這三者已經聯合一起的防禦行為,它們在那些幻想中存在,它們在罪疚感的補償行為中存在。我們將看見這個魔法的、邪惡的念頭以及防禦動作的聯合出現。在最後一章中,描述嬰兒玩弄自己**的情境完整說明了這三者的聯合。
我在第十二章指出,俄狄浦斯衝突和施虐**的幻想在開始階段與父母之間的**有關,並且與施虐攻擊有關,它們因此變成兒童罪疚感最深的來源。我據此得出一個結論:破壞衝動造成的罪疚感主要是針對兒童的父親和母親,這些破壞性衝動引發兒童被禁止的**和其他性行為(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是邪惡的),這種罪疚感來自兒童的破壞本能,而不是來自兒童的力比多和**本能[131]。
根據我的觀點,俄狄浦斯衝突和施虐**幻想的開端是在自戀階段——用弗洛伊德[132]的話來說:“這個主體在他自己的眼中有比較高的心理行為估值,而在我們的眼中卻到達了一個過高的心理行為估值。”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兒童有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他相信他的**和腸道功能的強大,因而相信自己“無所不能”[133]。兒童在幻想中展開對父母的多次攻擊,他感覺內疚。但是,兒童相信糞便“無所不能”,這個想法造成他沉重的罪疚感。我認為這是造成神經官能症的原因,以及造成他保持或者退回到“無所不能”的原始想法的原因,當他的罪疚感啟動強迫行為防禦機製時,他的“無所不能”情感將起到補償的作用,但是,這種“無所不能”的情感必須用強製和誇張的方式,這時候的“補償”具備原始破壞性,它建立在“無所不能”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