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塞爾伯恩博物誌

第22章 致戴恩斯·巴林頓的書信(10)

字體:16+-

正如這位解剖學家所說,孵卵之時,嗉囊就在肚腸上方肯定會很不舒服,尤其飽脹之時,更是如此。然而,還有待考證的是,那些會孵卵的鳥,其體內構造是否會真的不同呢?我打算一有機會,就自己去捉一隻歐夜鷹(又稱“夜鷹”)來好好研究一番。如果它們的體內構造相同,那便不能匆忙定論布穀不孵卵的原因了。

不久之後,我們便捉到了一隻歐夜鷹。從它的習性和飲食看來,我們懷疑,它的體內構造應該跟布穀相似。我們的懷疑並非沒有根據,因為解剖之後,嗉囊果然在胸骨之後,內髒之上,即內髒與其外皮之間。它很大,硬硬的塞滿了很大的phalaenae(蛾類昆蟲)、幾種衣蛾,以及它們的卵。毫無疑問,這些卵一定是在它的吞咽之中,從昆蟲肚子裏擠出來的。

眾所周知,這種鳥是要孵卵的。而它的體內構造與布穀相似,那麽埃裏桑先生說布穀不孵卵是因為其體內構造的說法,似乎就站不住腳了。為何單單布穀有此怪癖,各種原因,我們仍舊不知。

關於體內構造的問題,我們發現環尾鷹也跟布穀相似。而且,就我所記得的來看,雨燕也是如此。或許,很多不食穀類的鳥,體內構造也是如此吧。

此致敬禮!

懷特

第三十一封

塞爾伯恩,1776年4月29日

閣下:

1775年8月4日,我們偶然撞見了一條蝰蛇。它看起來又笨重,又臃腫,正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把它剖開後,我們發現它肚子裏居然有十五條小蛇。最短的一條足有七英寸,跟發育完全的蚯蚓差不多大。這些小蛇生來就有毒蛇本性。剛脫離母蛇的肚子,便顯出了高度的靈敏性。它們扭來扭去,被棍子一碰,就立刻直起身子,張大嘴,做出威嚇和挑戰的樣子。不過,它們還沒有毒牙,即便用上了鏡子,我們也沒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