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鄉人處分得醃莧菜梗來吃,對於莧菜仿佛有一種舊雨之感。莧菜在南方是平民生活上幾乎沒有一天缺的東西,北方卻似乎少有,雖然在北平近來也可以吃到嫩莧菜了。查《齊民要術》中便沒有講到,隻在卷十列有人莧一條,引《爾雅》郭注,但這一卷所講都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而《南史》中則常有此物出現,如《王智深傳》雲,“智深家貧無人事,嚐餓五日不得食,掘莧根食之。”又《蔡撙附傳》雲,“撙在吳興不飲郡齋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茹以為常餌,詔褒其清。”都是很好的例。
莧菜據《本草綱目》說共有五種,馬齒莧在外。蘇頌曰:“人莧白莧俱大寒,其實一也,但大者為白莧,小者為人莧耳,其子霜後方熟,細而色黑。紫莧葉通紫,吳人用染爪者,諸莧中唯此無毒不寒。赤莧亦謂之花莧,莖葉深赤,根莖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五色莧今亦稀有,細莧俗謂之野莧,豬好食之,又名豬莧。”李時珍曰:“莧並三月撒種,六月以後不堪食,老則抽莖如人長,開細花成穗,穗中細子扁而光黑,與青箱子雞冠子無別,九月收之。”《爾雅·釋草》,“蕢赤莧”,郭注雲,“今之莧赤莖者”,郝懿行疏乃雲:“今驗赤莧莖葉純紫,濃如燕支,根淺赤色,人家或種以飾園庭,不堪啖也。”照我們經驗來說,嫩的紫莧固然可以瀹食,但是“糟藏”的卻都用白莧,這原隻是一鄉的習俗,不過別處的我不知道,所以不能拿來比較了。
說到莧菜同時就不能不想到甲魚。《學圃餘疏》雲:“莧有紅白二種,素食者便之,肉食者忌與鱉共食。”《本草綱目》引張鼎曰:“不可與鱉同食,生鱉瘕,又取鱉肉如豆大,以覓菜封裹置土坑內,以上蓋之,一宿盡變成小鱉也。”其下接聯地引汪機曰:“此說屢試不驗。”《群芳譜》采張氏的話稍加刪改,而末雲“即變小鱉”之後卻接寫一句“試之屢驗”,與原文比較來看未免有點滑稽。這種神異的物類感應,讀了的人大抵覺得很是好奇,除了雀入大水為蛤之類無可著手外,總想怎麽來試他一試,莧菜鱉肉反正都是易得的材料,一經實驗便自分出真假,雖然也有越試越胡塗的,如《酉陽雜俎》所記,“蟬未脫時名複育,秀才韋翾莊在杜曲,常冬中掘樹根,見複育附於朽處,怪之,村人言蟬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一視之,腹中猶實爛木。”這正如剖雞胃中皆米粒,遂說雞是白米所化也。莧菜與甲魚同吃,在三十年前曾和一位族叔試過,現在族叔已將七十了,聽說還健在,我也不曾肚痛,那麽鱉瘕之說或者也可以歸入不驗之列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