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是明慎之人走出困境的妙招。即使身陷絕境,他們也能以一個雅致的玩笑脫離最複雜的環境。所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位甚為偉大的隊長,其勇氣就是來源於此。拒絕他人有一種很好的方式,那就是變換話題,而最巧妙的就是假稱話中所指不是你,而是另外一人。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21
當被強大的勢力逼迫至陷阱邊緣而又無法直接回絕時,小心的退避或者巧妙的轉換話題都是明智之舉,有時候這種方法能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
中世紀時,埃及接連打敗信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國家,由於連年征戰,國庫虧空,國家運轉難以為繼,國王為此大傷腦筋,後來他開始打富翁麥啟士德的主意,但又不好直接開口,於是,他巧妙的設了一個陷阱,本來勝券在握,可結果卻令其大失所望。
國王以請客名義請來麥啟士德,中途開始執行他的陷阱計劃:“麥啟士德先生,久聞您才高八鬥,機智過人,我想向您請教一個問題。”麥啟士德賠笑說:“大王過獎,我不過酒囊飯袋而已。”國王繼續說:“聽說你對宗教深有研究,那麽,請你說說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哪一個才是正宗?”麥啟士德沉默了一會兒,知道其中有詐,不管怎麽回答,可能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於是,他靈機一動,計上心頭:“請您聽我講一個故事,就會有答案。”國王點頭答應。
從前,有個財主,腰纏萬貫,鍾鳴鼎食,但是他唯獨鍾愛一枚戒指。臨終前對兒子們說:“誰得到戒指誰就是一家之長,繼承家業。”幾代過去了,這枚戒指成了傳家寶。當戒指傳到第六代時,此人有三個兒子,個個正直優秀,他無從選擇,於是,私下裏找能工巧匠又打了兩枚一樣的戒指,並分別傳給了三個兒子。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