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之夜,穀底卻是一片漆黑。除非月掛中天,不偏不倚地直射到穀底——正如白晝一般;除非正午,穀底才有直射的陽光。否則,晴天亦如陰天,月夜仍是黑夜。
這條狹穀也是一樣。如不是身曆其境,或者在山頂迫近下望,不會發現這叢山峻嶺之下有一道綿亙十五裏,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騎,雖非地獄卻難見天日的隘路。它被深埋在崤山之下,所以稱為“函穀”。說什麽鬼斧神工?它必是崤山山神得罪了雷公,震怒之下,揮掌一劈所留下的創痕。
白晝,過午一交申時,函穀道中便斷了行旅。偏有這個北風凜冽的深夜,居然出現了人跡。一行三騎,在重岡疊阜之間的一線羊腸曲徑中,沒命地飛奔。人,仿佛就撞在怪石嵯峨的崖壁上,都無所顧惜;而馬,卻未能善解人意。這裏不是“馳道”,無法一騁淩雲之足,而且蹄足上還包著草席,累累墜墜,好不舒服。偏偏主人不諒,還使勁地抽著鞭子,噴鼻嘶叫的抗議,毫無用處。於是其中一匹烈性子的棗紅馬,在差一點撞到一塊凸出的崖石時,一怒跳腳,陡然直立,把它的主人掀了下來。
幸好後麵的兩個人,矯健機警,一見影綽綽長出一道黑影,雙雙下死力收住了馬;嚼環勒得那兩匹馬痛徹心扉,唏律律一聲長嘶,也都是雙蹄上揚,直立了起來。虧得這一下,才沒有把前麵落馬的那人亂蹄踩死。
“大夫,大夫!”後麵那兩個人,滾鞍下馬,趕上來問訊,“無礙否?”
“不礙!”被稱為大夫的那人,揉著腰站了起來,又說,“上馬,趕路!”
“歇一歇再走吧!反正雞鳴之前,總可到達關前。”
“不!”大夫說,“早早趕到為妙。”
“還是謹慎些好。”另一個隨從勸他,“反正有‘封傳’在,不怕不能出關。若是心急趕路,再出了什麽差池,反變得‘欲速則不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