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乘止觀述記

第20章 大乘止觀述記(17)

字體:16+-

卷十七

(辛)三,通簡。分六。(壬)初,簡寂用之相。二,簡生佛之名。三,簡同異之義。四,簡自他修益。五,簡佛德實虛。六,簡常住生滅。初中二。(癸)初,約以修顯性。二,約稱性起修。今初。

上來清淨三性中,初第一性中,從觀入止,複從此止行,入第二性中觀。複從此觀入止,複從此止,入第三性中觀。複從此觀入止。故得我心佛心,平等一如,即是一轍入修滿足。複以大悲方便,發心已來,熏習心故,即於定中,起用繁興。無事而不作,無相而不為。法界大用,無障無礙,即名出修也。用時寂,寂時用,即是雙現前也。

三性幽深微妙,恐不得意者,猶起餘疑,故複出此料簡之文。此科是約果德,以明定慧雙彰,即以通結前文也。我心佛心平等一如,即是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試觀初自凡夫,從分別性起修,了達唯虛無實,而入無相性。從此進修,了達虛相唯心,而入無生性。複從此進修,了達淨心之體,常無分別,而入無性性。由是久久修習,無明盡故,而得體證平等一性之真如。自始至終,以無間三昧,運大白牛車,徑入究竟圓滿覺果。是之謂“一轍入修滿足”也。“大悲方便”至“起用繁興”,即前文所謂“複以發心已來觀門方便,及以悲願熏習力故,即於定中興起大用”是也。示現五通三輪,應化六道四生,是為“無事而不作,無相而不為”。此之大用,遍周法界,起無邊事,而不為世染,不作功用,而自然成辦,故曰“法界大用,無障無礙”。“出修”猶言從體起用,從定起慧。須知既證覺果,則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身遍十方而無來往,本無所謂出入,茲以對上“入修滿足”言,假名為“出修”耳。此即染分真實性第三重止觀中,根本真如三昧也。“用時寂,寂時用”,亦即前第四重止觀中所明。以其寂用同時,故曰“雙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