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辛)三,通簡。分三。(壬)初,正簡示。二,約幻喻。三,約夢喻。初中四。(癸)初,簡止觀功能。二,簡四重深義。三,簡修有次第。四,簡妄執須除。今初。
上來三番明止觀二門。當知觀門,即能成立三性緣起為有。止門,即能除滅三性,得入三無性。入三無性者,謂除分別性,入無相性;除依他性,入無生性;除真實性,入無性性。
此明止觀二門,各有功能也。蓋觀能成立三性,是為緣起有門。止能證入三無性,是為解脫空門。觀門中,初觀五陰六塵等法,皆由無明妄想分別而有,即成分別性緣起。何以故?一切法若離分別,本來非有故。次觀諸法唯識所變,皆是虛相,即成依他性緣起。何以故?因緣和合,唯虛無實故。更觀諸法有即非有,唯是一心,即成真實性緣起。何以故?心外無法故。如是三性緣起,是為真空不空,成立妙有。止門中,初則了達諸法本來非實,何必分別?執實之心即滅,則離分別、入無相性。何以故?分別原以執相實有為性,今不執相故。次複了達無實之虛,唯心所現,本自不生,今即無滅,執虛之心亦息,則離依他、入無生性。何以故?依他原以緣生虛相為性,今知無生故。更複了達真心,離四句絕百非,不可自生分別,橫執之真亦滅,則離真實、入無性性。何以故?真實原執別有真心為性,今知不可分別故,心體本寂故。此中第一重無相性,為空解脫門。第二重無生性,為無相解脫門。(無相性,是不執虛為實。無相解脫,是不執虛相。)第三重無性性,為無作解脫門。(一名無願,亦名無起。)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即三三昧,一名三三摩地。是為重空三昧、諸空不生也。又當文雲“除滅三性”者,非謂三性可除,乃是舍離三性之執,如《金剛經》雲“法尚應舍”,是舍法執,非舍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