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規則,又稱定型規則,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做為判斷和評價他人的依據。
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測試者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向兩組測試者分別介紹了情況,給甲組介紹情況的時候說“此人是個罪犯”;給乙組介紹情況的時候說“此人是位著名學者”,然後,請兩組測試者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征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果是,甲組測試者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翹反映其頑固不化的性格。乙組測試者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堅韌精神。
為什麽兩組測試者對同一照片做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評價?原因很簡單,這就是人們對社會各類的人有著一定的定型認知。把他當罪犯來看的時候,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歸類為凶狠、狡猾和頑固不化,而把他當學者來看的時候,便把相同的特征歸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誌的堅韌性。刻板規則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定勢規則。
有些人總是習慣地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把某個具體的人看做是某類人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的評價視為對某個人的評價,因而影響了正確的判斷。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種偏見的看法,人們不僅對接觸過的人會產生刻板印象,還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對未接觸過的人產生刻板印象,得出固化的結論。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於經商的,等等。
《三國演義》中曾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去拜見孫權,“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龐統又見劉備,“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孫權和劉備都認為龐統這樣麵貌醜陋的人是不會有什麽才能的,因而產生不悅的情緒,實際上這是刻板規則的負麵影響在發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