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好規則是指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麵很出色,如相貌、智力、天賦等,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其他方麵也會自然而然地出色。更有甚者,隻要認為某個人不錯,就賦予其一切好的品質,便認為他所使用過的東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錯。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我們並不總是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而往往是根據已有的對別人的了解而對其他方麵進行推測,從對方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係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固然,有些人確實可以在很多方麵都很優秀,但現實中這種人畢竟不多。現實中多的是有所專長,但在許多方麵都很平庸的人。古語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要是以貌取人,或是對一個人的能力以偏概全,你可能會丟失很多寶貴的東西。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都在無意識地、執拗地利用著美即好規則。大多數人隻要一聞到權威的氣息,便會立即放棄自己的主張或信念,轉而去迎合權威的說法;一看到某些人長相出眾,就認為他們的能力也不錯,從而給他們很多機會。其實,美即好規則是一把雙刃劍。在對人才的甄別上,我們應從本質上去認識,真正選中有真才實學的人;在麵對權威人士的觀點時,要理性地去進行鑒別,從而避免受到誤導。隻有這樣,才不會有礙你的成功。
戰國時候,道家隱者楊朱和弟子有一次來到了宋國。天氣很熱,他們找到了一家小客棧休息。弟子不久就發現,店主的兩個老婆長相與身份地位相差極大:一個長相一般的在櫃台上掌管錢財進出,而一個長得很美的卻幹著洗碗拖地的雜活。弟子很困惑,就忍不住問店主是什麽原因。主人回答說:“長得漂亮的自以為漂亮,不聽管束,舉止傲慢,可是我卻不認為她漂亮,所以我讓她幹粗活;另一個認為自己不美麗,凡事都很謙虛,我卻不認為她醜,所以就讓她管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