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格心理學

第一章 馬斯洛的人格理論

字體:16+-

第一節 生平事略

Abraham H.Maslow(1908—1970)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1908年4月1日生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排行老大,有六個弟弟妹妹,父母是由蘇聯移民到美國定居的猶太人,沒有受過學校教育。馬斯洛是這個地區唯一的猶太兒童,而且還是白人學校裏唯一的一個有色人種的孩子。他沒有朋友,童年和少年時代總是感到孤獨、寂寞、苦難、隔絕、痛苦和無助,他認為自己沒有得精神病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和羅傑斯一樣,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圖書館裏,是在書堆中長大的。馬斯洛的家庭非常不幸,父親喜好酒色,愛打架,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又蠢又笨,甚至公然在家人麵前嘲笑馬斯洛,說他是最醜陋的男孩子。這對馬斯洛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他感到非常自卑,甚至在乘坐地鐵時,經常一個人跑到空車廂裏,以免被別人看到。不僅如此,馬斯洛更不喜歡自己的母親。他把母親描述為一個殘忍的、無知的、充滿敵意的、會將子女逼瘋的女人。母親非常吝嗇,馬斯洛的朋友到家裏來訪時,她會把冰箱門上鎖。馬斯洛從來沒有表露過對母親的正麵感情,甚至拒絕參加母親的葬禮。童年的不幸經曆對他以後的思想和心理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馬斯洛曾經還當過報童,暑假時在父親的店裏做過工,有人認為這是成熟以後的馬斯洛重視實際的原因。

由於父親望子成龍,希望他成為律師,1926年在父母的要求下,他進入紐約市立學院學習法律。但是僅僅學了兩個星期,他就認定自己對法律沒有興趣而退學了。馬斯洛先到了康奈爾大學,兩年後又轉入威斯康星大學學習心理學,並於1930年獲得學士學位,1931年獲碩士學位,1934年獲博士學位。

最初使馬斯洛對心理學產生興趣的是華生,他到威斯康星大學就是因為仰慕華生的大名,並相信行為主義心理學有助於社會改造。在威斯康星大學時,馬斯洛在當時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1905—1981)的指導下,研究猴子的**及其支配性的特點,他的博士論文是關於猴群中支配地位的建立。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是源於一種內在的“自信心”或“優越感”,而不是通過肉體攻擊取得的。馬斯洛後來還從事了關於人類的“性與支配性”的研究,尤其是同性戀,希望有助於對人性進行深入的了解。馬斯洛認為實驗室的方法不適合於研究人格問題,轉而使用整體分析法進行關於人類的研究。由這段經曆可以知道,馬斯洛從一開始就關注了一些健康的、支配性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