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二、情緒管理

字體:16+-

生活中,我們常常對“情緒”這個詞有誤解。例如,我們會說某個人“鬧情緒”,好像“情緒”不是一個好東西。其實,情緒隻是我們對於環境的一種反映。環境可以是外在的,諸如,山水、風雲、事物、其他的人;也可以是內在的,諸如,自身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環境可以是看得見的,也可以是看不見的。當環境滿足我們的某種需求時,我們就會產生積極愉悅或者平靜的情緒,反之,則引發消極的或者不平靜的情緒。

任何環境的變動都會喚起我們的情緒。情緒本身從來都不是問題。它的出現猶如一個信號——一個絕對誠實可靠的信號—提醒我們:要去關注內心的感受,要去處理一些事情,好讓我們活得更健康、更輕鬆、更快樂。

情緒隻是反映我們內在的感受,並無好壞之分,也無應該與否。

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使我們體驗完整的生活。因而,情緒需要被管理。也就是說,我們拿它是有辦法的。而非簡單地壓抑、克製,我們完全有辦法讓情緒合理地釋放或疏解。經過合理釋放和疏解的情緒,對於親子溝通、人際交往、事業發展乃至整個生活都有正麵的幫助。

既然提到“管理”,就一定有具體的方法,而且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多練習,一定要收到好的效果。否則,就無所謂“情緒管理”。

您相信情緒可以被管理嗎?如果您認為,“我就是這個脾氣,我也沒有辦法”。那就是不相信情緒可以被管理,也就無從管理情緒了。事實上,情緒不但可以被管理,而且比起其他的很多事情來,您在情緒方麵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因為它跟別人沒有太多的關係,完全是您自己在做決定。

還記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實驗嗎?他給狗食物的同時,在狗看不見的地方拉響電鈴,狗因見到食物而分泌消化液。反複數次之後,他走進實驗室時隻是拉響電鈴,不給食物,狗依然分泌消化液。這就是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巴甫洛夫本人也因此獲得了1904年的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