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長到1歲左右的時候,將要學習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走路。
走路意味著開始邁開雙腿,獨自行走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好事,但嬰兒需要為此付出一個代價:不再需要被別人抱起來了,被人照顧、被人撫愛的生活似乎要“結束”了。
在孩子1歲以前,如果母親缺乏耐心、態度冷淡、關愛不夠,孩子就會覺得世界淒冷,好像“外麵空無一人”。他一旦學會了爬,就會試圖通過爬行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探知外麵的一切。可是,如果母親經常訓斥他,嫌他不能老老實實地待著,甚至受到比較嚴厲的懲罰,他會覺得自己身處逆境。
1歲以後,孩子開始學走路了,如果母親依舊沒有改變冷淡的態度,孩子會感覺自己慘遭遺棄,再也得不到渴望已久的撫愛,內心備感絕望,甚至放棄自我,“外麵空無一人”的淒涼感受再度加重。同時,也認定“你不好”。這與之前遺留下來的“我不好”,構成了“我不好—你不好”的人生態度。
任何一種人生態度一旦形成,就會被用來解釋所有的經曆。
“我不好—你不好”的糟糕態度,驅使孩子拒絕所有人的愛,哪怕周圍有人真心愛他。如此長大的孩子,執拗地不肯使用成人意識,心理年齡似乎停在了人生的初始階段。
仔細體會一下,就能夠理解持有這種態度的人了。在他們才一兩歲的時候,連媽媽都缺乏溫暖和耐心,連媽媽都不是真心地愛他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值得信賴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兒童孤獨症了。
1943年發現這種心理疾病,當時被稱為“情感接觸孤獨障礙”,現在也叫“自閉症”。自閉症與智力、性格無直接關係。其典型特征有:語言障礙、刻板行為、拒絕交流等。世界名人中不乏自閉症患者,愛因斯坦、凡·高、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