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兒童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曆程,他們需要完成與母親的心理分離,認同父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成長標誌之一。
為此,母親最好能夠有意識地在孩子麵前多提父親的優點。尤其提醒那些離異的父母:如果孩子跟著母親一起生活,請母親一定不要在孩子的麵前講父親的壞話!
當孩子表現出對父親的不信任、不尊重時,母親就要反省一下,可能是自己無意識地否認了丈夫的家庭地位,或是經常批評、指責丈夫。
如果孩子總是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不論爸爸在家裏做什麽,都會受到媽媽的輕視或指責,那麽,孩子既能感受到媽媽的不滿,也能感受到爸爸的無奈,他心裏就會產生衝突:爸爸到底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呢?漸漸地,孩子就會失去對爸爸的熱情,甚至覺得爸爸很窩囊。
在如此場景裏長大的孩子,將來進行異**往時就容易出問題。女孩子更多認同媽媽,便“打包”接受了媽媽的做法—欺負對方,壓製對方。男孩子既不認同媽媽,也沒有形成對爸爸的認同,容易自卑,對“無能”“沒出息”“窩囊”之類的信息格外敏感。
另外,有臨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過動兒/兒童多動症,是由於內心在渴望被拒絕的爸爸。所以,當越來越多的女士拒絕自己的丈夫時,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過動兒。
案例
有一個6歲的男孩兒,從4歲起,被當地多家醫院診斷為兒童多動症。
兩年中,他的老師不斷地向他的父母抱怨:“你家孩子沒有一刻能停下來!”他從沒有老老實實地坐在椅子上,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老師教大家認字、唱歌、做遊戲,他就跟旁邊的小朋友聊天。如果老師走過去製止他,讓他保持安靜,或者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就又踢又打,把東西扔在地上。稍不稱心,就會大吵大鬧。他走到哪裏就把混亂帶到哪裏,嚴重幹擾到班上的其他同學,小朋友們都很難集中注意力,老師們也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