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實際上都是以教育的大眾化特征為基礎的,考慮到近年來我國教育體係尤其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階段的轉變,這兩種模式具體效果的對比實際上還可以提供出更加豐富的信息。解析上述我國教育發展的四大突出問題,可以發現,所有問題的出現並不能夠簡單歸結為教育市場化改革之誤,行政製約及由此造成的二元化困境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1.教育發展與教育機會不均等並存的成因解析
教育規模迅速發展的同時,教育機會的日趨不均等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實際上,這一問題在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成因。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機會不均等體現在擇校問題和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兩個方麵,從實際情況看,這兩個問題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大根源。一是正常的市場需求未能得到滿足,例如因為曆史形成的教育資源不均衡,許多家長寧願將子女轉移到教育發達地區接受教育,由此產生了擇校問題;因為經濟快速城市化導致的城市義務教育資源相對短缺與長期形成的對農民工的歧視,產生了農民工子女入學難等問題。二是因為國家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例如因為國家財政撥款不足,許多中小學校通過擇校費和借讀費創收,以至於加重了擇校和農民工子女入學難等問題。三是義務教育機構運作管理的獨立化和行政化傾向,例如因為經濟利益的獨立,許多中小學校實施亂收費行為以獲取體製外收益;因為運作管理的過度行政化,許多學校為獲取財政支持,借“升學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獲取高收益,由此強化了擇校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