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

第二節 焦慮症

字體:16+-

焦慮症(anxiety state)是以突如其來的和反複出現的莫名恐懼和焦慮不安為特點的一種神經症。本病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表現為反複出現驚恐發作;另一種為慢性持續性的焦慮狀態。一般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

焦慮症在國外非常多見,據說人口中5%患有急性或慢性焦慮症,約占精神科門診病人的6%~27%,我國也比較常見。據統計,該病占綜合醫院心理門診病人的12.2%,發病年齡多在18~40歲。男女比例為2∶3。

一、致病原因

當預期某種危險或痛苦境遇將發生時,人們普遍會產生焦慮情緒,這屬正常的情緒反應。如果人們不能從實際經驗中取得信心,或屢遭失敗和蒙受恥辱,則會增加對不愉快的情境的敏感性。

(一)遺傳因素

焦慮症患者的近親中,本病的發病率較一般人高三倍。有人對雙胞胎的研究提示,單卵雙胞胎焦慮症的焦慮素質的一致性均較雙卵雙胞胎高。

(二)生理、生化因素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係統的活動普遍增加。一般地說,前者活動增加時,血內腎上腺素濃度上升、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皮膚蒼白和出汗,並口幹,呼吸也加深加快,肌張力減低或顫抖。而後者活動增加時,出現尿頻和尿急,腸蠕動加快和腹瀉等。如果這種情緒持續較長時間,肌張力會增加,並伴有緊張不安和反複出現激越動作,如搓手、頓足、徘徊及內心的煩躁不安。有人認為,體內兒茶酚胺的增加引起乳酸鹽的增加是產生焦慮的直接原因。有人報道血內皮質醇含量升高也可誘發本病。

(三)心理因素

有人指出焦慮症主要是由於過度的內心衝突對自我威脅的結果,常主觀感覺緊張或有不愉快預感。有人強調童年期的心理體驗被壓抑,一旦遇到應激便成為焦慮。焦慮素質在焦慮症的發生中起相當重要作用。焦慮素質即易焦慮、易激惹、有不安全感、自信心不足,常苛求自己,依賴性強,而且過分關心身體健康。這類患者大都膽小怕事、謹小慎微、情緒不穩、對輕微的挫折或身體不適就容易焦慮和緊張。